新股发行改革从三方面防范"三高"和"圈钱"
2013-11-30 20:2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李艳 |
分享到:
|
新华网消息 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经过多次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改革,已从最初的行政定价逐步过渡到市场化定价,这是改革的大势所趋。本次改革后,将不再执行“25%规则”,但并不意味着要放松对新股高定价和“圈钱”的约束。 针对定价市场化后关于新股高定价和“圈钱”等问题,本次改革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是平衡供需,抑制高定价。更大程度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新股发行快慢、多少更多地由市场决定,使发行价格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推动老股东转让股票,增加单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的供应量。老股东转让股票的多少本身也反映其对公司价值的判断,老股东卖的多,买方自然不敢报高价。 二是强化约束,促进合理定价。首先,针对发行人,把减持行为与发行价挂钩,限制发行人定高价。如果定价过高,上市后一段时间内股价跌破发行价,发行人控股股东等责任主体需要按承诺自动延长持股锁定期。 其次,采取措施约束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报高价。确定发行价时,要求先剔除报价最高的10%的申购量。报价最高的部分将不得影响发行定价,报价最高者也不能获得配售,防止“人情报价”或盲目报高价。另外,提高网下配售的比例,限制网下配售的投资者家数,增加单个网下投资者的配售数量,加大报价申购的风险。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促进网下投资者审慎报价。 再次,针对主承销商,引入自主配售机制。主承销商可以将网下发行的股票按事先公布原则配售给自己的客户。主承销商为发展长期客户,需要合理定价平衡买方利益。这有利于防止主承销商与发行人共谋定高价。 最后,提高招股、定价、配售各环节信息的透明度,供网上投资者申购决策时参考,也可以通过强化社会监督防范定价配售环节的“暗箱操作”。 三是加强监管,威慑违规定价。监管部门将与自律组织开展协作,加强对报价、定价过程的监管,打击高报不买、高报少买、串通报价等行为。同时,采取措施打击新股炒作行为,定价过高则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风险也会更高。 |
相关阅读:
- [ 11-30]证监会:预计完成760多家企业审核需一年左右
- [ 11-30]证监会发布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 IPO重启倒计时
- [ 11-30]证监会:投资者投资优先股同样有风险
- [ 11-22]证监会:今年前10月启动调查案件286起 同比增长25%
- [ 11-20]肖钢:资本市场改革要坚持“三化”取向
- [ 11-15]证监会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肖钢:加强对市场作用理解
- [ 11-15]光大证券因内幕交易被罚5.23亿
- [ 11-05]香港豪门霍家遗产争夺再启 家族资产越曝越惊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