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专家称考公务员热反映收入分配、社保制度改革滞后

www.fjnet.cn 2013-10-25 07:08  徐海波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24日,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报名结束,已经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突破140万。

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本身是一项改革举措,但这些年来,由于养老医疗、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对“铁饭碗”的改革反而引起了社会关注,人们期待“公考热”能够倒逼公务员制度改革。

年复一年,争夺“独木桥”

近日,“公考报名了没?”成为许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见面打招呼的口头禅。与往年一样,围绕公务员考试的消息铺天盖地,“100人争抢一个公务员岗位”成为一年一度的头条新闻。

据权威机构统计,截至报名结束,已有超过140万考生通过报名系统审核,拿到笔试入场券,竞争比例超过100:1,最受考生青睐的岗位竞争比达到6319:1。

我国公务员考试已走过了20年历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在此前后,我国涌动着另一股潮流--下海。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国企人员放弃“铁饭碗”,转而创业经商、谋求新的发展,相当一批青年也加入这支队伍。

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考公务员。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后,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度超过130万,随后一直维持在100万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公务员“凡进必考”已经成为“硬杠杠”。通过公开招考,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选拔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千军万马争夺“独木桥”的现象。

“公考”是改革,“铁饭碗”固化利益

近年来,社会上“官本位”思想观念有所抬头:考公务员,进国企、事业单位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专家认为,通过公务员考试获得“铁饭碗”的人,逐渐形成固化的利益。

华中科技大学价值研究所所长韩东屏教授认为,对“公家人”身份的追逐反映了年轻人的现实选择。有人说是害怕竞争,不敢冒险;有人说是出于无奈,平等机会太少。

不可否认,相对于中小企业员工的“蜗居”“蚁族”以及随时面临的“裁员”“减薪”等风险,公务员福利待遇好,自然有无法抵挡的吸引力。

“看病不用花钱,养老有保障,社会地位高,连找对象都不愁。这对我们很有诱惑力。”武汉大学大四学生王巍说。

韩东屏认为,表面上看,年轻人热衷于考公务员是因为“福利待遇好”,实际上反映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

据分析,体制内外的差异缘于一些制度的不平等,而待遇的“高地”让某些公务员乐在其中,他们不愿主动改革,甚至成为建立平等制度的一种障碍。例如,在养老金方面,公务员体制内外的差距就是养老制度改革的难题。

“公改”取得突破,“公考”才能降温

近些年来,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呼声越来越高。专家认为,要想让“公考”降温,首先要在公务员制度改革方面有所突破,将“终身制”变成“合同制”,将“铁饭碗”变成“瓷饭碗”。

这也是改革的一个方向。1991年,国家选择深圳和哈尔滨探索公务员制度改革。2006年,国家确定深圳和浦东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目前,福建、江苏、湖北等地也在试点。

在国企和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启动后,公务员制度改革成为“硬骨头”。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表示,将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分类管理和聘任制试点工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中正认为,破除公务员“职业崇拜”,首先要破除“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更重要的是对公务员体制进行改革,从养老、医疗、住房及收入分配等方面建立全社会统一的制度,消除公务员的隐形福利。

“公务员也不能一考定终身,应该树立服务员意识,在服务中不断接受百姓的考核。”许中正说,要不断改革公务员制度,消除体制内外的差异,打破“铁饭碗”,实现社会公平。(记者徐海波)

  •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