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止于法治——律师、法官和检察官解读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司法解释
www.fjnet.cn 2013-09-26 20:20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既是授权,也是限定”:考验基层执法水平 近年来,网络乱象愈演愈烈,明确划分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势在必行。专家表示,解释的出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出台后,执法就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一个好的制度,执法最为关键,这一解释对基层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是一个考验。”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周赛军说。 高子程律师指出,司法解释出台后,实践中发现有“歪嘴和尚念歪经”的问题。为防止极个别的执法人员和执法机关利用这一善意的司法解释实施打击报复,要提高执法机关的执法水平,严格执法,加强监督。 “解释既是授权,也是限定权利。”许兰亭律师认为,要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刑法是“最后的手段”,如果不构成犯罪,就坚决不能动用刑罚。 对于目前执行中出现的个别偏差,刘静坤审判员表示,最高法对此非常重视,已经对地方法院进行指导,并提出严格要求,将进一步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并发布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规范。 “不是压制,而是保护”:不会影响言论自由 专家指出,国家赋予公民充分的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任何不负责任的言论。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国家刑法均规定有“诽谤罪”。司法解释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依法打击网络犯罪,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广大网民的表达权,体现出教育、引导为主的精神。 周赛军认为,解释划清了罪与非罪的界限,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统一了办案标准,是一种办案的工具而不是管制的工具。因此在遏制网络社会犯罪的同时,不会伤害言论自由和保障人权。 “解释也是一种宣示性文件,告诉网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杜曦明说,打击和保护应该并重,不能压制批评的声音。对于“网络反腐”“微博反腐”,有关部门要认真对待,积极核实,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如果不是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则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解释的实施,也给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岳运生律师认为,谣言之所以流行,信息不能及时公开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政府要增强透明度,媒体也要加强自律。 “司法解释应充分发挥‘正能量’的作用,既要打击犯罪,也要保障人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许兰亭说。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21]甘肃初中生发帖涉散布谣言被拘 律师将作无罪辩护
- [ 09-18]东莞南城公安分局正副局长被曝涉嫌策划网络谣言被查
- [ 09-18]东莞南城公安局正副局长疑因通过造谣攻击领导被查
- [ 09-15]薛蛮子:"做大V感觉像当皇上,网络没有制约就会走向反面"
- [ 09-10]鲁炜:网络空间的自由与秩序(全文)
- [ 09-10]新京报:打击网络谣言当体现法律“宽严相济”
- [ 09-10]京华时报:司法解释有助厘清网络言论边界
- [ 09-09]10家主流网站共建“河北网络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