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发力整治国企高管腐败 涉案一把手多金额巨大
2013-09-25 08:41:20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陈瑜辉 |
分享到:
|
廉洁意识薄弱 “法不责众”观念蔓延 记者调查发现,因贪腐落马的国企高管大多廉洁意识薄弱,许多人还持有“法不责众”的观点。据经办法官介绍,屈建国在利用积分奖励、营销费用等项目非法获取钱财的过程中,打的是为行领导及中层领导谋福利的旗号,“行长拿大头,其他人拿小头”,大家都分得一杯羹。在“法不责众”心理的支配下,没有人出来制止这种违法行为。 廉洁意识薄弱在吴日晶的身上体现得也比较明显。他于1974年入党,曾经为企业发展作出过贡献。但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随着在一把手位置的时间越来越长,开始对想方设法搞好企业经营感到厌倦。 加上自己年纪渐渐大了,想个人问题、想退休后生活安排多了,原来准备干一番事业的思想逐步让位于追求个人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从收受红包、回扣开始,吴日晶逐渐把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抛诸脑后,利用手中的资金划拨权大肆贪污受贿。 曾在广州市外轮供应有限公司、广州市外轮物资公司、广州碧源净水设备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肖先敏,利用职务便利先后46次挪用公款5792.7万元,用于“六合彩”赌博、私营公司经营和个人债务偿还,导致公司巨额亏损。 肖先敏生性好赌,他在受任广州市外轮公司董事长职务后整天与公司部分员工赌球、打麻将,后来还在公司内部组织、安排有赌博恶习的员工开设“六合彩”投注。结果,外轮公司上至董事长、下至司机勤务参赌者众多,一家国企俨然成为一个赌场。肖先敏坦承,自己走上邪路是因为平时不注意学习,听信“算命师”胡言,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廉洁意识导致的。 法制观念和廉洁意识的缺失,是一些国企高管走向贪腐的重要原因;“法不责众”观念蔓延,则与一些国企出现窝案息息相关。 修补“笼子”,防范国企高管腐败 多位受访者表示,要从根本上遏制和防范国企高管腐败,顺应百姓的反腐新期待,必须构建和完善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理顺国企内部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力度,为国企编织一张严密的“防腐网”。 严格选人用人制度 不少专家建议,应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对拟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方位审核,杜绝“边腐边升”现象。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等专家认为,一些国企近几年在全球范围选拔人才,但主要是担任副职。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产生,往往是国资委或地方政府考察任命,对这种选拔的方式必须严格程序和加强监管。 他建议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大国有企业公开选聘职业经理人力度。接受采访的纪检部门建议,超常规提拔使用人员必须向国资监管部门报备,同时要严格执行交流轮岗制度、任职回避制度等。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认为,对国企高管,除了看经营业绩外,还要定期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将廉政情况作为考核的一项基本评价指标。要开展群众测评,适当提高群众测评在领导人员考核中的权重。要定期汇总分析从干部考察、民主评议、信访投诉和经济责任审计等渠道反映来的问题,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干部“升”“降”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探索科学合理的一把手轮岗和交流机制,防止部分干部久居一职,稳坐“铁交椅”,不思进取,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
相关阅读:
- [ 09-16]中央抑制腐败政策显威力 节前高价月饼遇冷
- [ 09-16]开发区官员频成“腐败明星” 监管滞后大开寻租之门
- [ 09-13]反腐败需对权力加以严厉制约 防止三种“交易”
- [ 09-12]张曙光自供贿选院士 媒体称应彻查“腐败输出”
- [ 09-10]人民日报:刹住“不落腰包的腐败”
- [ 08-30]中石油两天四高管被查 改革不提速高管腐败难禁绝
- [ 08-28]国内曝出多起企业骗补事件 部分官员在其中寻租腐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