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曝出多起企业骗补事件 部分官员在其中寻租腐败
2013-08-28 08:31:21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林洪熙 陈瑜辉 |
就在上个月,广东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李兴华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虽然广东省纪委尚未发布李兴华被调查的具体原因,但外界普遍猜测,李兴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LED项目的补贴资金发放上。 在此之前,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报告也显示,包括格力、TCL、美的、格兰仕、长虹等在内的8家知名家电企业,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中,通过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已经超过9000万元。 产业补贴原本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接连曝出的骗补事件,以及官员通过补贴渔利的事件,让人们对一些补贴政策心生警惕,甚至有观点认为,补贴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应该取消。那么,到底该不该补贴?如何补贴?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记者:最近,国内曝出不少骗补事件,还有官员在补贴中寻租腐败的事件,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冯飞:补贴是把财政的钱无偿地转移给企业和个人,大家都想拿这个钱,这种情况下如果监督不足,透明度不够,骗补、寻租、腐败等问题就会出现。与此同时,我们一些补贴制度设计不科学,也给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我们很多补贴标准设定得很低、很模糊,行业内大部分企业都符合条件,这就为寻租创造了空间。 记者:有人提出来,既然补贴这么容易出问题,还可能带来其他一些弊端,还不如干脆取消。 冯飞:补贴政策确实有很多亟须规范的地方,但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补贴还是需要的。在国际上这也是普遍采用的办法。比如说新能源发电,由于其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对传统能源发电成本偏高,在上网电价上就要对它进行补贴,否则它就没有竞争力,这个产业就发展不起来。 再比如节能环保产业和相关产品,有很强的环境资源正效应,这种正效应如果不通过补贴等方式,把它内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那就不能给这些产品的生产和行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激励。 记者:概括一下,应对什么样的产业进行补贴? 冯飞:我认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产业。一是刚刚发展的产业,其可能对未来经济发展全局带来重要影响,但产业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一些瓶颈和问题;二是一些能产生社会正效应、环境正效应的产业;三是对国计民生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的产业。上面提到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属于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而农业则属于第三种类型。 如果对照这一范围对我国的补贴政策进行梳理,会发现有的行业是否需要补贴其实是有待考虑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是上述三种类型的产业,补贴就不存在问题。 |
相关阅读:
- [ 10-18]江苏质检院回应骗补质疑:不是高效 是先见之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