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两高司法解释保障公民表达权和监督权
www.fjnet.cn 2013-09-10 20:00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在网上发帖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但达到什么程度就构成犯罪?转发一条微博,会不会就算"犯罪"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备受社会关注。这一司法解释明确了相关网络犯罪行为的界定以及适用法律条款,为规范网络舆论秩序、打击网络谣言进一步提供了法律支持。 网民对依法惩治网络犯罪行为表示强烈支持,对网络犯罪认定中的司法解释给予很高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祥10日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就网民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转发诽谤信息499次是否就不构成诽谤罪? 专家观点:转发诽谤信息的次数只是认定“情节严重”的标准之一。如果具有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等的情形,即使不够500次,也属于“情节严重”,同样构成犯罪。 新华网记者:两高司法解释对“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认定中有两个重要数字,一个是“5000”,一个是“500”。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有网友认为,如果转发次数只有499次,那是否就不构成诽谤罪? 王志祥:“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只是司法解释明确的构成诽谤罪的“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司法解释中还有“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等规定。如果符合后面一项或几项规定的,同样构成犯罪。由此看来,构成网络诽谤罪,并不是说绝对要满足浏览量或转发量的规定。 诽谤信息转发量达到了500次,但我不是第一发帖人,是否就不承担责任? 专家观点:如果转发者转发次数达到500次,即使不是第一发帖人,同样也要承担责任。 新华网记者:有网民问,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了,可是我并不是信息的编造者,也不是第一发帖人,那么会承担责任吗? 王志祥:如果转发者本人转发次数达到500次,即使不是信息的第一发布者,同样也要承担责任,这在逻辑上是讲得通的。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网络推手利用同一IP地址多次转发诽谤信息,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诽谤信息,这些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不过,若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因为诽谤罪是故意犯罪,其成立要求行为人对发布、转发的是虚假事实存在明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0]人民日报称两高司法解释保障公民表达权监督权
- [ 09-10]聚焦两高解释:明知诽谤提供帮助以共同犯罪论处
- [ 09-10]专家解读两高解释:这不是网上所说的简单打压
- [ 09-10]京华时报:司法解释有助厘清网络言论边界
- [ 09-09]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就网络犯罪8方面问题做出规定
- [ 09-09]惩处网络谣言将有法可依:个人违法所得超2万可入刑
- [ 09-09]两高司法解释明确利用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