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会矛盾心态种种:恨贪官却又想“当官发财”
www.fjnet.cn 2013-08-12 06:53 李伟民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传统社会心理对社会矛盾心态有哪些影响 主持人:我国传统社会心理对社会矛盾心态有哪些影响?它与转型期产生的市场经济文化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哪里? 李建华(中南大学教授):我认为,传统社会心理与当前的市场经济文化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矛盾心态的存在,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心理动力层面上的功利心理与道义心理的矛盾。市场经济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人的一切市场行为都是由利益来驱动的。这就要求市场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是谋利而不是取义。但是这种重利心理与传统社会心理中一向信奉的“重义轻利”的价值是相冲突的。这是否就能逻辑地导出唯利是图的合理性?是否意味着只有追求物质利益才是高尚的?是否意味着“一切向钱看”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这些问题困扰着当代中国人,中国人处在义利冲突的二难之中。 第二,社会心理价值层面上的国家本位心理与法人本位心理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环节就是要培养和完善市场主体。但是,在国人的传统社会心理中,信奉的是共性至上的国家利益,集体和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法人实体与政府之间割断“脐带关系”,必须眼睛向下、盯住市场,注重自身的发展。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确也产生了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打着法人旗号的个人主义等消极社会心理。 第三,社会心理预期层面上的平均主义心理与能者先富的矛盾。求富乐富是人的本性之一。我们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正是基于谋求富裕的明智之举。但是,这种能者先富的市场心理同传统社会心理中的平均主义是相矛盾的。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宣言,不仅导出了一种经济观,而且也导致了一种扼杀创造性的,依赖、懒惰、嫉妒的道德观。这种平均主义只讲结果的均等,不讲机会的均等,结果是“大锅饭,养懒汉”。所以,对能者先富的社会心理认同是对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性否定。 第四,社会心理互动层面上的“东方式嫉妒”与公平竞争心理的矛盾。只要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就起作用,竞争就不可避免。但是,中国人长期奉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古训,满足于消极无为,中庸处世。这样一种文化心态必然表现为“看不惯冒尖的,容不了有钱的”等东方式嫉妒心理。当你比我强时,不是通过我要强过你来达到心理满足,而是以拼命拉得和我一样平为快乐,这正是中国人内耗的社会心理根源。在这样一种社会心理互动中,只能引发猜忌、相互拆台等社会病,导致社会的普遍平庸。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就是为能者、强者提供实现自我的契机,这显然与害怕别人比自己强的东方式嫉妒心理相冲突。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3]社会建设蓝皮书发布:社会矛盾总体水平下降6.1%
- [ 06-09]专家称实现社会公平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
- [ 03-24]专家:中国足球很伟大 被当出气筒缓解社会矛盾
- [ 03-27]国务院要求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 [ 01-29]最高检:利用社会管理权实施腐败将严查
- [ 11-08]广东省委书记:以保障权利促利益均衡求社会稳定
- [ 09-20]我国社会矛盾凸显 中央强调公众参与社会管理
- [ 07-23]社会管理频入中央议事日程 五机制维护群众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