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节水农业致地膜大量使用 西北地区白色污染严重

2013-06-13 09:40:21 赵春晖 宿传义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我来说两句

“治白”路漫漫

大量地膜在农田残留,影响到我国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这一“白色灾难”,专家们开出了“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地膜”的药方。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在我国还缺少有效的残膜回收机械,以及真正实用的可降解地膜产品,使得我国治理“白色污染”的工作困难重重。

另据调查,由于费时、费力、费钱,即便是使用了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膜,农民也不愿意清理地里的残膜。新疆尉犁县塔里木乡农民孙文传告诉记者,粗略地清理一遍地表的残膜,每亩地要耗费一个人半天的时间;按每人每天150元的人工费用计算,雇人捡拾他家40多亩棉田中的地膜,至少要花费3000元。

尉犁县农业局局长李忠坦言,缺乏实用、有效的残膜回收机械,已成为治理工作进一步推进的主要障碍之一。记者在新疆看到,春耕之前,各地最普遍的残膜回收方式是用拖拉机拖拽着搂草机或大型“耙子”,在农田里来回作业。据使用过的农民反映,这些由当地农机企业自行设计、生产的小型农业机械回收效果并不好,多次作业后,地表残膜的回收率依然不到50%,一半多地膜依然被埋入地下。

鉴于“白色污染”不断蔓延的态势,一些农业部门的专家认为,目前最为紧迫的工作是尽快修改或重新制定地膜生产的国家标准,使执法部门能做到有法可依。在此之前,建议把厚度在0.008毫米以上的地膜先纳入农资补贴的范围,引导鼓励农民使用相对较厚、易回收的地膜。

另外,还宜加大投入,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地膜回收工作,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地膜生产、使用、残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的长效运转机制。

针对可降解地膜成本高,短期内还无法大范围应用推广的现实问题。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所长王新勇等专家表示,治理“白色污染”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地膜回收机械和可降解地膜的研发速度,使之尽快投入市场。作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可降解地膜,国家宜考虑给予生产企业或农民适当的补贴,形成示范效应,以利于推广。(半月谈 记者赵春晖 宿传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