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南京北京杂志社收到“邮包诈弹” 寄件人被刑拘

www.fjnet.cn 2013-06-05 20:3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来说两句

虽然警方迅速将嫌疑人缉拿归案,但虚假恐怖信息所造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还给公共安全和社会心理蒙上一层阴影。今天,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关注:“诈弹”频袭,亟需法律亮剑!

《中国广播网》提示:在我国,类似的行为一般认定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由于目前法律上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判断标准并不明确,加上一般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较好等,实践中往往从轻处罚。刑罚和造成的损失并不成正比。

《人民网》聚焦:不久前,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也接连遭遇虚假恐怖信息的困扰,然而目前我国法律对类似行为的惩处,可以用“三低”来形容:刑期规定低、罚金数额低、量刑结果低。

《新华网》指出:航班“诈弹”、邮包“诈弹”事件频发,除了作案者法律观念淡薄以外,跟法律滞后和犯罪成本低也大有关系。对作恶者的过分“仁慈”就是对作恶的放纵,扎密、扎紧法规“篱笆”,在司法实践上从严处罚,让“诈弹”制造者付不起代价,才能减少乃至杜绝类似案件发生。

《光明网》建言:在国家层面,应当尽快通过新的司法解释或专门立法,明确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等的量刑情节。同时,还要严格追究肇事者的民事责任,让其承担造成的经济和精神损失,从而让违法犯罪分子三思而后行。

  • 责任编辑:林晨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