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汶川彰显“中国精神”--巨灾重建 五年回眸

2013-05-12 18:06  张忠 孔祥武 张 文 李浩燃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分享到:

怎样把群众安顿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群众满意是最高要求,群众认可是最硬标准。

回望汶川,铭记来路,恪守以人为本,坚持民生优先。

党心与民意同频共振:从全力实施生死大营救,到紧急救治转移伤病员;从迅速开展次生灾害防治、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到破解受灾群众安置难题,四川及时完成上千万人的应急安置、过渡安置及340万学生复学复课。

统筹推进扩大就业、安全温暖过冬、特困户帮扶、安置失地农民、保障“三孤”人员、伤残人员治疗康复、再生育服务、完善社保体系,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四川妥善解决了20万因灾失地农民的异地安置,帮助170多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扶助受灾家庭生育3410个孩子。

民生设施的“短板”,在重建中“拉长”。千百年来农房建设无标准、不设防的历史改写,学校、医院建成了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场所。

通过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措施,四川灾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促进就业创业。早在2010年9月,重灾区就有99.9%的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灾区还布局建成了一批社会福利院。地震中倒塌房屋、失去女儿的李新觉老两口,就在什邡市社会福利中心安度晚年。

每天打牌下棋、跳舞健身,日子倒也过得充实。逐渐抚平老人伤口的,是福利中心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悉心照料。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座福利院选用了节能保温的建筑材料,室内冬暖夏凉。

让灾区群众安心、舒心的,不仅仅是服务保障设施的大幅改善,为民、便民、利民的社会管理和建设理念,同步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

2008年6月7日,都江堰市向峨乡棋盘村的600多名村民参加首次恢复重建大会,讨论的就是“选择哪种方式重建”。像这样的村民大会,在向峨乡12个村开了许多次。最终,全乡3425户11470人选择了“统规统建”,占全乡农村户数的94.5%。

都江堰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方案设计前,设计单位深入村组农户与群众沟通。初步规划方案出台后,采取村组公示、群众评议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经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同意后实施。

“开放式重建”,让重建之路更畅通。恢复重建的每一处小区、每一个村落,从选址、布局到房屋的结构,无不打上了民意烙印。

受灾群众不仅住上了新房子,更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即便穿行在大山深处,也不时可见这样的标语:“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重上富裕路,一个不能少”……

“三月的樱桃,五月的枇杷,六月的李子,七月的梨子,九月三十吃柿子,冬天还有猕猴桃。”这几句话,印在了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村民陈云高的名片上,“北川名气越来越大,来我们寨子的游客越来越多,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水果产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带动了石椅村的农家乐发展。去年,这个共有328人的村子,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欢迎再到这里来,肯定还会有惊喜。”受访群众的话语里,透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产业支撑,发展为要。化危为机,优化结构,推动四川重塑经济版图,转变方式主线贯穿始终

去年11月29日,被喻为“震中生命线”的映(秀)汶(川)高速公路通车,这是四川藏区首条高速公路,也是从西南、西北进出四川并通向周边藏区的重要通道。

遭受世所罕见的巨大灾难,又兼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四川的民生事业没有耽误,经济发展也没有耽误。

不仅没有耽误,而且高效运转。

恢复重建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助推四川经济划出一道“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

发展型重建,注重功能恢复与跨越提升相统一。如果重建后的产业还是落后产业,不仅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成为新的包袱。

2011年8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四川省政府正式下发《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2011—2015年)》,“产业发展振兴”是《规划》明确的首要任务。

回望汶川,产业领跑,发展起跳,灾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走出一条重生之路。

东汽公司在地震中遭受重创,308名职工遇难、1000多人受伤,直接损失27亿多元。

“泰山压顶不弯腰”,顽强拼搏的东汽,当年就完成计划产量的88%,产值比上年增长13%。

异地重建,在东汽人眼里,更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独特机遇。新基地生产布局采用产品部套集中的原则,打破原汉旺基地生产格局,形成简洁顺畅的物流过程。到今年3月,东汽累计发电设备产量攀向3亿千瓦高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