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专家把脉“中国式过马路”:罚款并非万能手段

www.fjnet.cn 2013-04-17 10:37  高鑫 来源:检察日报 我来说两句

80%的人能做到,管理就好多了

心理咨询专家杨梦华告诉记者,人们“只看车、不顾灯”已是一个习惯性问题,许多人过马路时没有“看灯”意识。从心理学来讲,这是一个无意识行为,并非他有意地、刻意地去“闯红灯”。

“习惯在心理学上是一种行为模式。人们要彻底改变行为模式确实很难,而且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形成新的惯性行为。”杨梦华说,在这个过程中,管理部门可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如在人流量集中的路口,加强对危害性的宣传;通过树立榜样的力量,形成一个潜移默化的环境氛围。

她进一步举例解释,如某个路口的治安管理员,可以让那些住在附近而又经常路过的“熟人”,先带头来做一个遵守交通法规的榜样。

杨梦华认为,人的无意识最受氛围影响。“北京的一些公交或地铁站,排队现象就很好,因为在这个公交或地铁站,大家都在排队,已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当然,也有少数人对环境氛围不敏感。如果按照‘二八’定律,80%的人都能做到,那管理起来就好多了。”

宋鱼水对此观点表示赞同。她提出,解决“闯红灯”现象,先要了解“闯红灯”的重点人群,之后便可有针对性地解决此类问题。每个公民周围的人,是其最有力的监督者。若80%的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监督的力量便会很强大。靠交警和那些罚款手段,难以遏制此类现象。

在杨梦华看来,需要通过投入教育来改变人们行为的,不仅有“中国式过马路”,还包括走楼梯时靠右侧、不能在一些公共场合吸烟、大声喧哗等多种关于人们生活细节的规定。“大家应该把这些改变细节的意义挖掘得更深一点,通过这些自律来提升自我人格的成熟度。在这个小事情上怎么做,能反映出一个人能否为其行为承担责任。”

除了主观原因,邱宝昌还提出,部分行人形成“只看车、不顾灯”的习惯,也存在着一些客观原因,如其之前曾有“看灯”不方便的情况,久之便会形成习惯。“有时人多拥挤,个子矮的小孩子会看不见灯,又如在出行早晚高峰时,不少人只能跟着人群走,红灯时他也看不清楚,就像有些小车跟在大车后面,一样会出现看不清红灯的情况。”

他建议,不仅通过信号灯来提示人们,人流量多的路口还可以加入声音提醒,交管员的及时疏导,尤其是在“闯红灯”现象较多的路口、地铁站口,要加强人为的监管。改变人们“看车不顾灯”习惯,相关管理服务要“升级”。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