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中国式过马路”:罚款并非万能手段
www.fjnet.cn 2013-04-17 10:37 高鑫 来源:检察日报 我来说两句
80%的人能做到,管理就好多了 心理咨询专家杨梦华告诉记者,人们“只看车、不顾灯”已是一个习惯性问题,许多人过马路时没有“看灯”意识。从心理学来讲,这是一个无意识行为,并非他有意地、刻意地去“闯红灯”。 “习惯在心理学上是一种行为模式。人们要彻底改变行为模式确实很难,而且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形成新的惯性行为。”杨梦华说,在这个过程中,管理部门可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如在人流量集中的路口,加强对危害性的宣传;通过树立榜样的力量,形成一个潜移默化的环境氛围。 她进一步举例解释,如某个路口的治安管理员,可以让那些住在附近而又经常路过的“熟人”,先带头来做一个遵守交通法规的榜样。 杨梦华认为,人的无意识最受氛围影响。“北京的一些公交或地铁站,排队现象就很好,因为在这个公交或地铁站,大家都在排队,已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当然,也有少数人对环境氛围不敏感。如果按照‘二八’定律,80%的人都能做到,那管理起来就好多了。” 宋鱼水对此观点表示赞同。她提出,解决“闯红灯”现象,先要了解“闯红灯”的重点人群,之后便可有针对性地解决此类问题。每个公民周围的人,是其最有力的监督者。若80%的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监督的力量便会很强大。靠交警和那些罚款手段,难以遏制此类现象。 在杨梦华看来,需要通过投入教育来改变人们行为的,不仅有“中国式过马路”,还包括走楼梯时靠右侧、不能在一些公共场合吸烟、大声喧哗等多种关于人们生活细节的规定。“大家应该把这些改变细节的意义挖掘得更深一点,通过这些自律来提升自我人格的成熟度。在这个小事情上怎么做,能反映出一个人能否为其行为承担责任。” 除了主观原因,邱宝昌还提出,部分行人形成“只看车、不顾灯”的习惯,也存在着一些客观原因,如其之前曾有“看灯”不方便的情况,久之便会形成习惯。“有时人多拥挤,个子矮的小孩子会看不见灯,又如在出行早晚高峰时,不少人只能跟着人群走,红灯时他也看不清楚,就像有些小车跟在大车后面,一样会出现看不清红灯的情况。” 他建议,不仅通过信号灯来提示人们,人流量多的路口还可以加入声音提醒,交管员的及时疏导,尤其是在“闯红灯”现象较多的路口、地铁站口,要加强人为的监管。改变人们“看车不顾灯”习惯,相关管理服务要“升级”。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17]杭州交警月余共查处7241起“中国式过马路”
- [ 04-16]北京交通协管员配喊话器 配合整治"中国式过马路"
- [ 04-16]北京交通协管员配喊话器治“中国式过马路”
- [ 04-15]九成人认为“中国式过马路”源于规则意识缺失
- [ 04-15]杭州新招"中国式过马路" 路边摆屏幕"现场直播"
- [ 04-15]杭州电子屏幕曝光“中国式过马路” 行人称有效果
- [ 04-15]路口直击“中国式过马路” 协管频被“呛声”
- [ 04-14]罚款+集中整治,能终结“中国式过马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