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中国国企难救西方经济 双重标准暴露虚伪内心
2013-04-11 10:18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打压中国国企,救不了西方经济 钟 声 无端给中国国企下绊子,实际上是一种保护主义做法,既不符合自由贸易精神,也有悖经济全球化大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去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思潮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所上升,打压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企业成为惯用招数,中国国企频频遭遇压制。 某些西方国家的高官和智库屡屡发表攻击中国国企言论,抱怨中国国企“依靠政策扶持”、“不公平竞争”、“不透明、效率低”。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编造,在事实面前终究站不住脚。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余年来,中国国企进行了深刻变革,全方位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国企完成多元化转型,不少已经上市,其中一些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对中国改革稍有研究的人,不应忽略这一基本事实。 细看西方国家企业发展史,不难发现国企在各国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的铁路公司、田纳西河流管理局等就是有名的例子。二战后至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兴起凯恩斯主义,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西欧国家一度出现“国有化”运动。根据经合组织数据,2008年欧元区国家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为10.8%。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强化对市场和企业的干预。美国政府接管“两房”,英国政府注资苏格兰皇家、哈利法克斯和劳埃德三大银行等,均属临时性国有化。 国企并非中国独有,企业所有制性质与垄断、效率、透明度也没有直接关系,国有经济并不意味着垄断,私有经济也不意味着自由竞争。但是,一些人唯独对中国国企泼冷水、扣帽子、下套子,如此双重标准只能将其虚伪内心暴露在世人面前。 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深陷政治、经济、社会综合危机,结构性、制度性问题充分暴露,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竞争力上升,中国发展更是备受关注。西方国家一些人对此深感忧虑,试图通过打压中国国企起到敲山震虎乃至釜底抽薪的作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体制,压迫新兴市场国家服从其主导的规则。 无端给中国国企下绊子,实际上是一种保护主义做法,既不符合自由贸易精神,也有悖经济全球化大势。国企和民企都是平等的市场参与者,都在为本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正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全球策略执行总监、荷兰人奈斯安所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只有一个则孤掌难鸣”。面对经济不景气的现实,西方国家的一些人与其费尽心思打击别国国企,不如转变观念,以开放的心态共谋发展。 |
相关阅读:
- [ 04-09]林毅夫:国企已具国际竞争力 政府无需再补贴
- [ 04-05]港股急挫610点 今年來低位21726点收市
- [ 03-27]媒体曝国企食堂宴请官员:茅台装入矿泉水瓶
- [ 03-26]中华工商时报:垄断国企少赚点有何不妥?
- [ 03-25]人事调整再现国企高管入仕 互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 [ 03-13]国企改革方案有望上半年出台 国资委正就方向调研
- [ 03-13]国资委正制定深化国企改革意见 有望上半年出台
- [ 03-08]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暂无时间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