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国五条”地方版细则落地 二手房热极必生寒

2013-03-27 10:3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由于楼市调控"国五条"地方细则开始在3月最后一周密集出台--25日,广东已率先公布其相关细则,部分城市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出现高位回落态势。专家认为,在政策"真空期"抢搭"末班车"造成的成交火爆现象,也将随着"末班车"到站而终结,部分城市二手房市场可能会异常冷清。

这个点儿买房流行"闪签"

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的唐小姐,上周末刚刚搬进新租的房子,正准备开始新的生活,就接到了房东的电话:"实在对不起,这房子我今天卖了,请搬出来吧。"

前一天还在出租,后一天就把房子给卖了,这样的房东近期并不少见。记者走访上海多家房产中介了解到,由于担心楼市调控"国五条"地方细则可能在3月底出台,二手房买卖双方都急于成交,在价格上各有让步。21世纪不动产在上海部分门店成交客户中有30%以上是"闪签",个别门店单日八成以上成交量都是这种"一拍即合"型的。

"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很有可能超过3万套,甚至会超过2009年11月3.2万套的纪录。"德佑地产研究总监陆骑麟说,目前仅德佑的成交量就环比增长了3.5倍-4倍。

由于地方版细则尚未落地,政策的"末班车效应"使得3月以来的二手房市场尤为活跃。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研究中心提供的交易数据显示,在"国五条"细则出台后的第一周,该机构所监测的14个重点城市中,二手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几乎全线暴涨,多个城市单周成交量环比增幅超过300%。

业内预计,今年一季度,北京二手房交易量将超过6万套。不过对于中介市场而言,这只是短暂的繁荣,下两个季度或将迎来小中介门店关闭潮。

上海中原地产金杨店工作人员称,进入3月的最后一周,虽然二手房交易仍较为活跃,但与前段时间的火爆情形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客户也不急着连夜过户了,'闪签'的情况也很少,特别是买家产生观望情绪,交易量明显下降。"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3月政策真空期透支了市场需求,同时地方落实"国五条"的措施也会抑制部分需求,可以预见,随着"末班车"到站,部分城市二手房市场可能会异常冷清。

应避免误伤合理需求

"国五条"出台后,为"突破"限购及税收政策,有些夫妻竟通过离婚来规避,网上甚至流传着"离婚买房攻略"。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称,让居民通过离婚的方式规避交易税费,并不是调控政策的本意。居民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居住需求,调控政策应当鼓励"梯度"购房,合理考量不同人群的购房需求变化,才能平衡多种需求。对于改善型需求来说,地方政府在落实细则时应避免误伤,而不是一味地通过增加交易成本来限制合理需求。

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研究部近日发布的报告称,目前楼市调控政策已有效挤出投资者,去年上海楼市成交量的九成由刚需构成。自"国五条"调控细则发布后,上海市二手房市场掀起的一波成交高峰中,首次改善型需求和二次改善型需求的占比均出现比较明显的上升。

21世纪不动产上海锐丰总经理叶厚彪称,按差额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虽然短期可能导致成交量下降,但肯定不会像限购一样对楼市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在买卖双方的博弈中,可能会纠正现在楼市买卖中的不良习惯,即由买家交付所有税费,而改为买卖双方税费各付的健康市场行为。

楼市泡沫隐忧再现

近年来,随着房价一路走高,楼市"春天派"的预测似乎每言必中,在与一些看空者的打赌中也大多赢得胜局。但随着房价继续上涨,业内对楼市也开始持谨慎态度。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认为,中国楼市存在明显泡沫,且可能因失控而破裂。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新建住宅价格环比超九成上涨,京沪穗等一线城市涨幅居首,且均创历史新高,引起了业界的普遍担忧。

北京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称,由于货币供应量的提高、购房者对新政策的恐慌以及开发商的加速投资,近期楼市泡沫,尤其是一线城市,愈发明显。

上海房地产经纪协会副会长朱大鸣表示,房价上涨压力大并不等于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一线城市房价的反弹速度很快,楼市"国五条"能否抑制其涨幅,目前尚不好说。

王石则指出,过去两年中国楼市调控还是有效的,抑制了房价疯涨。但仅靠硬性行政措施的抑制做法不可持续,政策还需调整。

张大伟也认为,挤碎泡沫,即控制房价上涨并非治本之策,只有提高居民收入,使其与现在的房价相匹配,同时降低经济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才能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