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平:中国绝非西方定义中的“世界工厂”
2013-03-23 19: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主题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2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经济网全程直播报道。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中国经济网屈波 摄影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3日讯(记者景远)今天,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直言不讳地表示,对于国外给予中国的“世界工厂”称谓,自己并不十分认同。 >>>点击进入专题 赵晋平说,“世界工厂”是国外看待中国时使用的概念。严格意义上讲,他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说法。但如果姑且用“世界工厂”这个词看待以后的工业化,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升级版的“世界工厂”。 以下为文字实录: 我们说,中国已经由世界工厂逐步向世界市场方面崭露头角。这在统计上表现为什么?特别是中国国际贸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在全球占有怎样的份额?如果说中国过去曾经有过在作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工厂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后所期待的世界工厂又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工厂?主要想就这两个问题来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首先可以看出,正如今天上午的会议,大家也反复强调的,中国过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口应该说是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增长动力和来源。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长,如果我们观察它和全球出口增长的平均水平之间的关系的话,有一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说它首先和全球国际贸易的波动基本上是同步的,当然也有另外一个特点是它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所以也说明中国出口是和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密切相关的,是适应了世界市场需求的需要。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既然讲到世界市场,我们就需要来看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的进口在全球经济中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首先从世界进口近几十年增长的趋势来看,我们还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个结论是它的波动和全球市场需求的波动相一致,基本是同步的。另外一个就是进口的增长明显高于全球的进口平均增长水平,乃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就说明中国的进口在提振全球市场需求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我们这份资料(PPT)得到验证,可以看到在80年代初中国进口只占到全球市场的1%这样一个非常低的份额。但是2010年这个指标达到了9.3%。尤其是在2008年到2012年,累计提升了2.5个百分点,幅度超过以往时期。这就是中国市场影响力提升的利证。 新兴市场国家也崭露头角,这点也离不开中国进口增长的贡献。可以看到,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从双边贸易的角度来看,中国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幅度超过我国的增长也包括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增长。新兴市场的发展,中国需求也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从国别统计来看,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和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不论是从出口的国别结构还是从进口的国别结构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当然这个结构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新兴市场的重要性在提升。从贸易伙伴角度来看,东盟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当然我们我们把欧盟作为经济体来看的。所以国别贸易结构仍然在保持,但是新兴经济体已经提升他在对外贸易当中的影响力和作用。 从商品结构可以看到,从出口来看,尤其是2008年到2012年期间,其中占到份额最大的机电产品或者是电器、机械、纺织品(这是传统大宗商品)在出口当中占的份额比较大,但是在这个期间增长比较慢。而比重比较小的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也在进行相应调整。 从进口方面来看,更容易表现出世界市场作用的一种表现。2008年到2012年期间基本所有大类的商品,中国从国际市场的进口都是正增长,而且增长幅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增长的幅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均匀。这也表明中国进口、或者说中国作为世界市场在几乎所有的大类商品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还可以看到,中国过去经常被认为是过度的依赖于出口、依赖于进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但是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最近几年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中国经济再平衡也取得了进展。也体现在双边经贸关系当中。如果我们把贸易差额作为双边贸易失衡的表现,可以看出基本上不论是顺差对象还是逆差对象,规模是在缩小的。尤其是从相对规模来看,比例是在缩小的。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占总额比重11%多,2012年降低到6%。尤其是中国对欧盟的贸易,不仅仅是贸易顺差的总额在减少,甚至它的相对贸易差额也是明显的在缩小。所以表明了从双边关系上同样在处于改善过程当中。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再被叫做“世界市场”方面,它发挥的作用和对世界市场所做出的贡献。 “世界工厂”这是国外看待中国时使用的概念。严格意义上讲,我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说法。但是我们姑且用“世界工厂”这个词看待以后的工业化,我们发现不是需要原来意义上的工厂,而是一个升级版的“世界工厂”。更重要的在于中国需要走工业化的道路通过三化并举方式保持中国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当然,这样的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它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个努力,需要升级,需要提升质量和效益。我们在很多领域,在高技术的领域、关键零部件的领域我们仍然还处于比较的劣势,需要通过研发、创新的方式加以弥补。 第二个努力,过去我们大量依赖于资源投入、数量型增长,面临着资源和环境严重制约,需要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获得绿色发展的途径。我们也可以看出从中国一二三次产业比例,实际上在逐步走向协同发展的趋势。我们预计在明年、后年的阶段中国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有可能超过第二产业的。当然了,既然是世界市场的作用,同时也有世界工厂(升级版)这就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多机遇。如果我们做国际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在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方面,如果和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利用GDP相比的话,中国还是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今后还有巨大空间,这就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充分获益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谢谢大家!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 |
相关阅读:
- [ 03-23]盛纳德:企业应成为创新枢纽 抓住新型工业化机遇
- [ 03-23]泰斯库:中国城市化将催生8亿成熟消费群体
- [ 03-23]山姆·威尔士:中国是力拓未来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 [ 03-23]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或已处于转折点
- [ 03-23]郑永年:十年或十五年后中国可以成为高收入社会
- [ 03-23]史蒂芬·罗奇:中国增长帮助世界经济防止箫条
- [ 03-23]斯蒂格利茨:中国需从出口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
- [ 03-23]马丁·沃尔夫:中国要成为新经济秩序的制定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