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郑永年:十年或十五年后中国可以成为高收入社会

2013-03-23 14: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以下为发言全文:

谢谢主席,也谢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中国改革的一些看法,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讲几点:第一点,中国的改革现在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因为中国从去年开始,经济增长缓慢下降,高增长已经过去,开始进入一个中速增长阶段,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中国今后十年、十五年能维持一个中速增长,比如6%到7%的增长,十年、十五年之间,中国可以成为一个高收入社会,高收入经济体。如果中国能达到这个目标,中国有可能成为亚洲的日本四小龙发展经济体,如果发展不好,中国可能无可奈何成为另外一个泰国,陷入中等收入陷井,出现中产阶级过小,社会不稳定,社会暴力丛生的现象。如何保证中国比较好的转型?从世界历史来看,除了经济上的问题,一是要有有效的政府,第二要有正确的改革策略。现在都在讲改革是红利,最近国内也在讨论,很多人把它理解为发展是红利,强调改革非常重要,不是光强调发展,所以体制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但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条,体制创新是最大的红利,因为体制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体制背后都是庞大的既得利益。国有企业、银行、公务员、大学每个背后都是庞大的既得利益,改革还是非常不容易,美国、日本都在改革,不容易,都是因为既得利益。为什么大家对美国的体制比较相信,美国的民主制并不在于改革容易,而在于创新容易,所以创新与体制改革并存,我觉得需要多强调体制的创新。 

刚才吴敬琏老师讲了中国改革体制的很多方面,我今天只讲一点,那就是城镇化。城镇化需要很多的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大家都在讲城镇化,关键是土地制度。现在所谓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就是集体所有制,在集体土地所有制下,农村集体拥有土地,土地表面上看是农民的唐僧肉,谁都想吃,地产商、地方政府想吃、上级政府想吃,但是表面上唐僧肉的主人—农民吃不到。中国大部分社会创新都跟土地有关,为什么?这个很简单,农民土地的数量是固定的,而集体是不固定的,有人出生了,有人死掉了,不固定的,土地产生的利益一直被分配,重新分配,利益分配会产生很多冲突,所以很多地方官员说中国集体土地所有制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就要改革,土地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的一个突破口,很多体制改革都改革不动,国有企业怎么改革?  

怎么改?下一步城镇化不可避免,中国所有社会主体里面,农民还是最大的弱势群体,最需要体制保障。城镇化从结构上说,确实可以支撑中国比较长期的经济发展,第二个比较容易,因为农民是弱势群体。土地问题为什么重要?中国社会我称为三流社会,城镇居民、农民工、农村居民,农民工现在是第三人,非工非农,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的,找到工作就是工人,所以是农民工。这三个都是土地问题,土地制度不改革,中国这三个群体的关系处理不好。如果改革,有人提倡土地私有化,有的人提倡土地国有化,我觉得中国的政策环境里面,国有化比较容易做的,因为土地的私有化很困难,无论是意识形态的因素,还是一些传统的因素,土地私有化比较困难。土地私有化也不见得能解决问题,我们要考虑到地方政府各种因素,但是土地是可以国有化的,土地国有化过程中,土地另一方面,土地的使用权可以私有化。如果自主创新的话,同样一个改革两步走,第一步土地国有化,在土地国有化的同时,宣布土地使的私有化,家庭化也可以,80年代承包制就是这么做的,如果没有这样一步走,城镇化也好,城市化也罢,会成为新一波掠夺农民土地的运动,这是非常危险的,已经出现非常多问题了。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没有制度保障,但是土地国有化不能成掠夺农民土地的运动,有的地方政府宣布我这里没有农民了,都是城市化了,这是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城中村,因为农民也不抵抗,我觉得突然国有化以后,要给农民一个补偿。 

首先一个补偿,台湾和其他国家比较好的经验,补偿以后马上就可以对土地使用化的私有化、家庭化,这样会比较顺利的推行下去。如果把土地改革作为一个突破口,就像80年代土地制度改革一样,大大释放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中国的农民工不放弃土地,成不了城市居民,就要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有助于中国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很大一方面,居者有其屋,中国如果做了居者有其屋,可以换来20年到30年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那个时候,中国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收入国家水平。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就会自然的消失,否则的话,我们就会陷入长期的中等收入陷井,就会面临很多的问题,谢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