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交替规范化程序化为未来中国提供保障
2013-03-16 07:42 来源:《新闻1+1》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主持人: 生拉硬拽。 白岩松: 对,但是我觉得动嘴和动手都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同行她动脑子,你看她得做多少个准备的工作,把每一个人头都要认清楚,即便这样的话,还要瞪着眼睛去看。另外她也非常拥有一个优势,个头不高,但是娃娃脸,眼睛倍儿大,你说谁好意思拒绝她的这种邀请呢?所以我觉得真要对她说一声“辛苦了!”,成了大会堂一个重要的风景,明年她要真不来了的话,好像这个会还真缺点什么。 主持人: 少点什么,还挺期待的,其实很多人都问到她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我想可能没有秘诀,因为机会永远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但是岩松可能你也听到了,她刚才谈到了自己的一个心愿,说干得有点累了,如果明年部长不用拦,自行地走到发布台前接受媒体的采访那就好了。你觉得她这个心愿能够实现吗? 白岩松: 不太可能,先开个玩笑,明年很多部长来了之后会说,“哎,拦部姐呢?”他根本不知道台子在哪儿。 主持人: 还找她呢。 白岩松: 如果没见到“拦部姐”的话,他可能就不会了,当然这只是开一个玩笑了。其实在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或者很多国家,政府部门的要员你说他从骨子里主动,每次走到记者面前去很难,记者首先就要用一种使命,你就是要围追堵截,只要有新闻和有重要的新闻人物的地方,你就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让他走到话筒前和镜头前,这是记者这个职业该有的一种职责。 但是另一方面,我当然认同我的同行的说话了,他觉得将来如果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接触和采访到这些政府的大员的话,那时记者就准备问题就好了。可是我觉得短期之内不会,全世界哪儿也不会,需要的是制度,让他们不得不出现众多的记者和百姓面前。比如说各个政府的部门,他每个月至少应该有一两次新闻发布会,而像部长们也经常有一种制度性的保障,让他们必须跟受众、公众之间来进行一种沟通,来把政策更好地和老百姓之间完成一种沟通。如果这样的制度得以保障,不管是愿意的、不愿意的部长们都会有机会,和记者经常进行沟通,那个时候“拦部姐”可能就不像现在这么红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