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巩固基础不松劲
2013-03-13 07:57 刘 毅 王明峰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
分享到:
|
城乡一体 “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湖北随州市市长傅振邦代表 土地流转规范运行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引导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农民不愿流转土地的现象。 农民不愿流转土地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失地农民缺乏生存保障。农民打工收入不确定,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宁肯粗放经营,也不愿转移出让;二是农民就业空间小。目前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不足,导致农民转移就业不畅,不愿放弃土地;三是部分土地转出收益吸引力不大,致使流转意愿不强烈。 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险功能,使农民医疗有保障,失业有保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本报记者杨明方) 山东潍坊市市长刘曙光代表 资源要素动起来 数据显示,我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排世界第六十五位,这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从国内看,农业现代化水平比整体现代化水平低约10%。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形成农业、农村和农民等各种资源因素的平等自由流动。潍坊是国内开展农业现代化实践比较早的地区之一,实践证明,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已经为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各种配套机制和服务平台,培育和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发展模式,要在政策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使其享受到农业现代化的好处,从而真正激发出各种资源要素的作用。(本报记者卞民德) 广西恭城县县长林武民代表 完善公益林补偿 一亩公益林,半斤猪肉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日益突显。当前,财政对权属集体和个人的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0元。扣除每亩0.25元的公共管护费用,林农实际补偿仅为每年每亩9.75元,在菜场只够买半斤猪肉,补偿价格偏低,难以调动林农保护公益林的积极性。 广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结束后,经营权放活,商品林地价值突显,经营公益林与商品林的收益差距越来越大,林农要求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 建议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将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每年30元,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每年递增10%以上;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的原则,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拓展山区林农经济来源渠道。(本报记者庞革平 谢振华) 广东东莞市市长袁宝成代表 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外来人口 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首先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外来人口。 具体来讲,就是要让外来人口有归属感,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入户、子女教育、基本医疗保险、劳动权益保障等民生问题。教育方面,实行以积分制形式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社保方面,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两大体系,逐步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与户籍人口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卫生服务方面,建立覆盖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市、镇、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就业服务方面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服务、技术培训等。 东莞将继续深化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融入东莞的制度设计,拓展积分制入学入户等公共服务模式,健全与积分制相协调的社保、教育、住房、医疗等配套政策,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畴。(本报记者李 刚) 湖南永州市市长魏旋君代表 中西部地区急需高层次人才 经济社会发展得越快越好,人才资源积累就越快,人才的集中集聚又使得这些地区持续保持发展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吸引相关产业和人才集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吸引人才的软硬环境不优,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比较突出。比如永州市,就存在着人才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流失严重等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永州把人才引进提升到赶超崛起的战略地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出5年引进2000名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人才。随后,进一步提出并组织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兴永工程。目前是永州人才引进力度最大、政策最优、效果最好的时期。但仅靠地方的力量确实有限,希望从国家层面对地方引才工作予以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缓解中西部地区人才荒。(本报记者杨 彦 侯琳良) 营口港务集团总裁高宝玉代表 严惩食品安全犯罪 近年来食品安全犯罪呈现出新特点:共同犯罪案件比例高,犯罪手段不断翻新,证据收集司法认证难度增大,犯罪危害严重。监管不够、处罚不重、惩治不力是重要方面。 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犯罪从严、从重处罚,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对以下行为严判重刑:明知其行为会造成食品安全后果仍实施犯罪的;共同犯罪的主犯、首犯;翻新作案手段的;研制、加工、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明知是假冒伪劣食品依然采购、销售的;因食品安全犯罪受过法律制裁,不思悔过的。 同时,严禁以罚代判和以判代罚,要视其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行政、刑事处罚,同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对未造成食品安全后果的违法人员给予经济处罚。对因食品安全问题受过行政和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相关的工作。(本报记者何 勇) |
相关阅读:
- [ 03-13]福建:农户贷款将简化流程
- [ 03-12]哈尔滨市长:城镇化要考虑城镇承载能力
- [ 03-12]涉及“三农”的提案486件 主要建议涉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等
- [ 03-10]王胜俊:推进平安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 [ 03-09]政协委员李国华:邮储银行农村地区小额贷款发放超过总量的70%
- [ 03-06]社保基金首次进入预算报告 透明度不断提升
- [ 03-05]建议: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 严守1 8亿亩耕地红线
- [ 03-0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仍在农村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