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生物学者建议植树节多种针叶树 可降低PM2.5

2013-03-12 13:57:37  来源:新闻晚报  责任编辑:蓝晓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昨天,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刘春江教授提出,在雾霾天气持续不断、PM2.5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种下一棵树,就是为人类储蓄一份健康。据刘春江课题组研究表明:枝条和叶片表面粗糙、分泌物丰富、叶面积系数高的树种,会具有较好的吸滞大气颗粒物的功能,若重点考虑树种降低大气PM2.5颗粒物,可多选择一些针叶树。

城市“绿肺”可有效吸纳颗粒物

我国树种多样、气候复杂、细颗粒污染物来源多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如何利用城市森林防控大气细颗粒污染,还是一个新课题。

刘春江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生态学和城市林业,以及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功能。刘春江课题组成员殷杉博士在该领域已做了多年研究,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城市森林绿地植被防控大气污染的功能。殷杉博士说,大气中的PM2.5,它的运动是“漫无目的”的,基本不受重力和惯性的影响。当它运动接近树叶时,可以穿过空气和叶片的边界层而到达叶片表面。由于叶片表面粗糙,表皮毛丰富,再加上可以分泌一些粘性物,叶片就可以成功将细小的颗粒物滞留在表面,甚至将一部分PM2.5吸纳到叶片气孔内部。因而,枝条和叶片表面粗糙、分泌物丰富、叶面积系数高的树种,会具有较好的吸滞大气颗粒物的功能。

如何降低PM2.5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刘春江表示,现在政府主要是采用工业减排和区域联动控制的方法;提高汽油质量,降低细颗粒物排放;监测和预测PM2.5的变化,提醒市民注意出行防护,避开污染高峰。其实,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绿肺”功能,调节气候,吸纳颗粒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防控途径。

上海可多种针叶树降低PM2.5

一到植树节,人们都在忙着种树。可是种什么树、在空间上如何搭配才能起到对污染物的最佳净化效果?

殷杉博士表示,就上海城市林业发展经验而言,香樟、水杉、广玉兰、女贞等树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抗性,是上海地区城市森林的优势树种。但是,若重点考虑树种降低大气PM2.5颗粒物,可多选择一些针叶树,例如,雪松、龙柏、水杉等。根据国内外资料,针叶树叶面积大,枝条粗糙,分泌物丰富,比阔叶树,如香樟等有更好的效果。

殷杉曾在浦东新区的多处典型绿地中进行生态功能的测定,得出最佳的树种配置方式。以面积为300平方米的绿地为例,为了达到较高的净化污染功能,应配置12-15株乔木(如香樟、广玉兰、银杏、悬铃木、水杉等树种),30株左右大灌木(如夹竹桃、红叶李、慈孝竹、石楠等)及80株左右小灌木(如杜鹃、月季、黄馨、小叶黄杨、火棘等),并搭配至少100平方米的草本植物;乔木、大灌木、小灌木的比例维持在1:2:5左右。这种植物配置方式基本可以达到郁闭度75%、疏透度30%,密度合适的疏透式植物群落。

在排列上,小灌木应栽植在样地靠近道路或人为干扰较大的一侧,其后是大灌木或乔木;大灌木应搭配在乔木之间,尽量避免与乔木冠幅重合,保存其自身生存生长空间并起到增大郁闭度减小疏透度的作用。 “这样配置情况下的植物群落,可达到较好的净化污染物的效果,约能阻挡交通污染物中30%-40%的颗粒物,10%-20%的SO2和NO2,5-10分贝的噪声污染。 ”

加强立法巩固现有森林成果

刘春江教授认为,在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90年代5%增加到目前的13%,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商业开发往往把有森林区域当作黄金地段。因而,城市森林常常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人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保障“城市森林”在土地利用中的法律地位,改变城市森林在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处于“弱势群体”状态。

“人手一本绿色‘存折’,人人植下一棵树,带来一份清新空气,换一份身心愉悦,就是为自己未来储蓄一份健康。 ”刘春江教授认为:我国多数大都市,例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森林“骨架”已经建立,但城市森林绿地的建设,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例如,在城市居住区和繁忙主干道路两旁,应“见缝插绿”,形成无缝隙绿色屏障;根据特殊区域的需求,选择最适宜树种,优化配置,形成最大生态效益群落;少建草坪,多造森林群落,提高单位绿化面积的生态效益。

此外,针对上海的林地现状,应加强立法,实行分类经营、分类规划,巩固现有的森林成果,避免工业生产和房地产挤占森林空间。在经营管理上,应该形成较大连续分布的森林面积,使更多城市森林成为近自然植物群落,给人们带来一个空气清新、野趣横生的休闲空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