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赖明:坚定决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13-03-08 10:46   来源: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分享到:

3月8日(星期五)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坚定决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过去,老百姓对行政审批有句形象的顺口溜:“门难进,脸难看,盖个图章跑半年;话难听,事难办,批个项目腿跑断。”然而,在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2年后的今天,仍有企业家感慨,投资一个项目竟要过53个处、室、中心、站,经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全程需799个工作日;甚至老百姓办个“准生证”,还需经过10多个单位盖章、签字40多个,耗时两个月。

过多过繁且不透明的行政审批,成为吃喝卡拿甚至腐败的重要源头。从一天陪洗8次温泉的副县长,到一晚赶8个饭局的接待办主任,匪夷所思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企业请政府、下级请上级、地方请中央,多是为绕开或利用各类行政审批在竞争中获取利益,享受更多资源和政策倾斜的“特权”。于是,我们看到每逢佳节政府部门前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拥塞不堪,豪华宾馆、饭店爆满;看到万吨钢铁项目获批后,市长激动亲吻获批文件;听到房地产开发商直言,至少要拿出两成利润,才能“摆平”权力部门……追根究底,还是由于政府管得太多太细、权责定位不清、决策不透明,该交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紧握不放,甚至使之沦为个人逐利的手段,扼杀了市场和社会的活力。

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虽然近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初见成效,但一些新问题仍然不断出现。

一是深化改革难度加大。2001年以来,国务院分6批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尽管审批总项目不断减少,但留下的审批项目不少是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一些项目审批的数量和力度甚至不减反增。

二是部分行政审批改革“移花接木”。一些审批职能名义上从政府部门转移到下属学会或协会等单位,但实际仍由部门掌控,不仅未减少审批,反而增加了环节和一些强制性、随意性的事业收费服务,老百姓戏称“多了一堆婆婆”。

三是出现新的审批形式。近年来,围绕相关领域的改革探索,各部门积极推进一系列试点示范工程,其中一些有发展成为新的审批形式趋势,导致一些地方或单位为了争取资金、项目等一揽子的优惠政策而“跑部钱进”、“跑厅钱进”。

四是一些被废止的审批项目通过“打包”,进入其他审批项目。

五是部分核准制、备案制有向审批制倒退的趋势。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坚定改革信念,转变执政理念,下决心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当务之急和重要抓手,破除既得利益集体阻碍,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能用市场机制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问题,都不允许行政干预。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抓紧制定下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

二是规范各级政府部门权责。研究和制定深化政府架构改革的方案,进一步科学梳理、明确界定各级政府间和政府部门间的职权责,并通过立法方式固定。

三是以行政审批的实际数量减少代替行政审批的项目减少,并以此作为评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的重要指标。

四是对于部门打着审批改革、让渡职能口号,保留审批权而将具体工作下放到下属单位的现象,以及废止的审批通过各种形式“死灰复燃”的问题,应开展清查,严肃惩治,从严问责。

五是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全程信息公开,保证决策透明,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自我限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啃“骨头”、破除既得利益的阻碍就决不能心慈手软,决不能止步在改革深水区前反复“摸石头”,更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因为我们肩负着的,是人民的期望,是历史的重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