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朱永新: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

2013-03-08 09:3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分享到:

3月8日(星期五)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

经过几届政府和全社会25年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已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这是穷国办大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提高全民素质、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等,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在“效率优先、重点建设”的政策导向和错误政绩观的影响下,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还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县区的乡镇和农村学生学业成绩达标比例在20%—40%以下。而大多数县区内学生成绩的校间差异,甚至比发达国家全国范围内的校间差异更大。

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在城市,导致小学、初中择校热高烧不退,重点校“大班额”和“超大学校”随处可见;在农村,导致基层学校生源减少、教师流失,父母进城陪读成风;同时导致升学竞争恶性化、学校招生权贵化(“条子生”、“票子生”)、职业教育边缘化、出国留学低龄化等教育怪相和乱象。

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关键是政府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以经费投入为例,一些县城的重点中学教育经费竟然占到全县的二分之一。农村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科目的教师充足的学校分别只占241%、166%、147%、281%,绝大部分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这些课程。大约40%的农村学生从来没有做过物理实验,60%多的农村学生从来没有做过生物实验。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意见强烈的聚焦点,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制约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部署。教育部也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列为2013年六大工作要点之一,并将“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县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首先让同一个地区的孩子尽可能接受均等的教育,再逐步在省市和全国范围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一,转变教育政绩观,把推动县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作为保障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党政部门和各级领导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努力办好区域内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要加快出台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办法,对地方党政领导的教育政绩首先看学校的差距有多大,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票否决制度”。同时,党政领导要带头执行“孩子就近进入义务教育学校”的政策,将“不批、不转择校的条子”与“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一起作为对干部的纪律要求。

第二,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从缩小县区范围内校际差异入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国家教育投入优先向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倾斜的同时,省级政府应该大力缩小县区内的城乡差异、校际差异。按照相同标准配置所有学校的师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生均公用教育经费,所有学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所有学生必须达到基本的质量标准。

第三,强化省级统筹,深化教育及相关领域综合改革,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尽快实行义务教育“省统筹、县为主”体制,明确省级政府统筹义务教育发展的责任,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实行县区内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建立区域内优质校和薄弱校之间的合并、托管等学校共同体,扩大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优质高中学校的机会。

好教育,强国梦。教育公平是我们必须实现的理想。我们希望,老百姓的孩子可以就近在家门口的学校安心入学;我们希望,学校之间只有特色的不同而没有品质和等级的差距;我们希望,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够接受一样的好教育;我们相信,中国会因好教育而更美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