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新国五条”出台:新政引导全年房市格局

2013-03-08 09:16  赵洋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房地产市场调控毫无悬念的再次成为全国“两会”热门话题。原因既在于调控数年的房地产市场,依然是牵涉百姓切身利益的焦点,更在于“两会”召开前夕,“新国五条”细则的公布,引发市场强烈反响。

继此前本届政府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房地产市场调控,并出台“新国五条”之后,3月1日公布的细则明确提出了“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等细化措施。这一“新国五条”细则甫一出台,立即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次日沪深股市大幅下挫,多只上市房地产股股价跌停。

这份一共六条的细则通知,之所以更加引人关注,在于部分条款之严厉超出市场此前预期,如对二手房交易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对二套房提高首付及贷款利率,以及统一全国各地的限购标准等。“新国五条”会成为决定未来房地产市场格局的决定因素吗?未来房价走势究竟将何去何从?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这一细则引发代表委员的广泛讨论。

“新国五条出台是比较及时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说,连续七八个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一直上涨,个别城市还很高。他认为,现在政府出台了“新国五条”,政府工作报告也建议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这样的举措非常明确,即打击炒房,让住房回归到居住的功能,而不是投资和金融工具。这是国家主动释放信号,体现出加强调控的决心。

实际上,自2009年12月开始本轮楼市调控以来,政策经历了数次升级,分别是2010年1月的“国十一条”、4月的“国十条”、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而这次出台的“国五条”及其细则已是第五次调控升级。

对于楼市的调控,中央也一直强调,“坚持调控不动摇”。3月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坚决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就在“新国五条”细则公布后,二手房市场的成交出现显著变化,部分购房者连夜签约,以避免多交税款。业内人士表示,短期而言,二手房市场将迎来交易高峰。在各地政策执行细则未出台之前,对房价上涨较快的一二线城市,住房买卖之间价格差距较大,由于个税按此差额征收,短期内会加速二手房业主与购房人的交易,争取搭上政策的末班车,二手房交易将进入暂时的高峰期。但随着此后各城市细则的陆续出台,各地新房、二手房市场交易量将陷入低谷期,价格可能经历滞涨期。

正是购房者对于“20%”税负的担心,才引发二手房市场的短期火爆,但从长远看,更多人则担忧,这一本意打击投机的税负,最后还是可能转嫁给购房者。全国人大代表巨力集团董事长杨建忠认为,卖房征收交易税,彰显了中央严控房价的决心,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房价不是加重个税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最终买单者还是购房人,就难免伤及无辜。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同样呼吁,20%个税政策的实施细则应该尽早清晰化,对刚需、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应该实行“定向宽松”,不同城市附加上不同政策,避免在楼市调控中“误伤”刚需。

针对“新国五条”细则会否“误伤”改善性需求和刚性需求的担忧,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表示,如果执行起来发现问题,会有保护措施。对此,有专家分析,此次调控将突出地区的差异化,应该会涉及对刚性需求的保护措施。齐骥同时表示,楼市调控细则实际已包含在五条措施中,但还需各地方政府“翻译”成可操作的具体条款。他透露,地方细则将在3月底出台。

“新国五条”及其细则,以及未来各地方的配套细则,究竟对房价将有怎样影响?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新国五条”总的方向是希望能够把房价降下来,但开始阶段效果不会明显。因为人家对政策的不理解,会有很多猜测,还有其他因素,所以,很可能是先往上走一点,然后再慢慢地下来。住房是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要让老百姓的需求得到满足,要让供求差距趋于缩小,这样房价才会渐渐平稳。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则判断,房地产市场整体的活跃度将持续下降两个季度左右。具体来说,住宅成交量将首先降温,这在二季度就会表现出来;其次,二季度房价涨幅将有所回落,下半年个别月份出现环比下跌,二手房降温幅度将会超过一手房,一二线城市降温幅度将超过三四线城市。(记者赵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