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公”行政经费今年再压缩 公开范围扩大
2013-03-08 06:59 陈琳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记者:“三公”经费公开已经进入第三年,在此过程中,您觉得执行起来难点在哪? 杨晓超:“三公”经费实际上是包含在预决算公开中。现在缺乏法律制度保障这么一个大前提,目前依据的是国务院信息公开化条例——“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但具体到预算和决算,公开到什么程度,都说得很笼统。目前预算法正在修改,希望通过预算法和出台预算法的实施细则,能对预决算包括“三公”经费有明确规定。 记者: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结果具体是如何跟单位预算挂钩的? 杨晓超:原则上是如果一家单位某个项目预算执行得不好,第二年预算会减少安排。但实际这个执行起来也很复杂,因为绩效考评要等项目结束,这个项目考评不好并不代表下一个项目也做不好。目前绝大多数预算单位还是按项目考评,整个单位以自评为主,由财政部门抽查。整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试点的单位今年已经从之前的3家扩大到12家。 记者:每年预决算公开时,您的压力大不大? 杨晓超:你看我有压力吗?(大笑)预算公开对财政来说是好事,公开并不是考察公开本身,而是考量一个单位的管理,特别是财政财务管理。你这方面做得规范,就不怕公开;你不规范,就害怕公开。 记者:北京市“三公”经费公开已经推进三年了,这个过程中您有何感触? 杨晓超:有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各单位都有这种意识:花钱是有人监督的,钱得省着花。我接触的部门领导都在谈这个问题。意识有了,现在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去规范。如果再有问题,那就是有意识地去规避法律制度。我想这毕竟是少数。 |
相关阅读:
- [ 03-06]从预算报告看政府“三公经费”公开决心
- [ 03-06]一目了然是亮点(代表细说)
- [ 03-05]政协委员:各地三公经费应由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公开
- [ 03-01]习酒上市之路不平坦 三大隐忧或成绊脚石
- [ 02-16]高档礼品回收春节遇冷 量减三成价还低
- [ 02-05]人民日报:权力运行须靠制度管 不能靠一阵风
- [ 01-31]审计署今年严查三公曝光铺张浪费等问题
- [ 01-28]上海今年“三公经费”10.5亿元 预算与上年持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