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流量费莫名被扣 青岛移动称投诉太多对不上号

2012-07-27 10:03:43 蒋甜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我来说两句

 

 

环球网青岛频道7月27日讯(见习记者蒋甜)手机流量在没用完的情况下,却被青岛移动客服告知流量已超,额外扣除了11块钱。25日,青岛即墨的解女士拨打环球网青岛频道新闻热线(0532-66568111)反映此事。记者咨询12315热线得知,青岛移动已构成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将多扣除的费用双倍返还。

关闭上网功能莫名产生流量费

喜欢上网的解女士最近给自己的智能手机办了一张移动的新卡,专门用来上网。“我知道智能手机特别费流量,所以,随时监控着。”解女士说,6月22日,她查询发现包月流量还剩不足5兆,担心影响上网的解女士随即通过短信定制了一个3元10兆的叠加包。“我心想,这下这个月应该够用了吧,但6月24日晚上,我收到手机提示,流量还剩余6.38兆。”解女士说当时自己很惊讶,没想到智能手机这么费流量。此后,解女士上网就很节制,生怕超流量。

“在28日6点左右,我又查了一下流量,发现还有1.83兆。”解女士告诉记者,为了保险起见,当即就关闭了手机的包括3G和蜂窝数据等所有网络功能,再也没上网。而让解女士纳闷的是,当天中午却接到移动客服电话,被告知流量已经超了16兆,扣取费用16元。

“明明还有1.83兆的流量,多出来的流量是怎么回事?”满腹狐疑的解女士又拨打了10086移动客服电话进行咨询。“客服查询后台承认是系统出错,说会将多扣的花费返给我。”解女士说,当时自己觉得移动在扣错用户话费的问题上太儿戏,决定第二天去营业厅要个说法。

客户质疑自己非唯一受害者

“我找了,他们就返还,要是我不找,这不就成了一笔糊涂账?”第二天解女士带着疑问来到了即墨蓝鳌路移动营业厅,一位姓王的主任接待了她。解女士告诉环球网青岛频道记者,当时王主任给她打出了费用详单,显示共扣除11元,并不是客服所说的16元,而且这11元的流量费也在包月流量之内,不需要额外支付。王先生承认确实是他们疏忽导致误扣,并非常爽快地表示,双倍返还话费,还会送一份小礼品外加一个三连号,但扣费混乱的原因并没做详细解释。

今天,解女士向环球网青岛频道记者提供了两份话费详单及一份短信提醒,其中,流量扣费详单显示,在22日至28日期间总共产生了10次扣费,共计11元。本月话费详单显示,解女士本月消费19元,除5元包月流量和3元叠加包外,还增加了一项套餐外流量扣费11元。而从解女士的短信提示中记者看到,6月28日6时,流量剩余1.83M。也就是说,在解女士手机包月流量还没用完的情况下,青岛移动莫名扣除了解女士11元的流量费。

“话费都是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的,我一个人的话费出现了错误,会不会跟我同一时间出账单的所有顾客的话费都存在问题?”解女士认为,用户话费出错不仅仅是工作疏忽的问题,很可能是系统出错,是内部管理存在漏洞。自己对青岛移动工作人员这种糊里糊涂解决问题的态度很反感。

移动员工:类似投诉太多 对不上号

针对此事记者联系到即墨蓝鳌路移动营业厅主任王先生,当记者询问解女士一事时,王先生表示因为流量扣费问题产生疑问的客户很多,他不能对号入座。“你先告诉我解女士的联系方式,我再核实一下情况。”王先生说。30分钟后,环球网青岛频道记者又打电话询问此事,王先生给出的答复是解女士的情况不存在计费错误,是客户自身使用不当造成的扣费。“如果我们出现了计费错误,会给消费者双倍返还损失。”王先生称。

当记者提出解女士提供的查询流量记录与扣费记录存在分歧时,王先生表示他没有看到解女士提供的证据不方便解释,而对于解女士所说他愿意双倍返还扣费问题,他矢口否认。

12315称存在欺诈行为可双倍返还

对此,环球网青岛频道记者拨打了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12315,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这种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移动公司已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以要求将多扣除的费用双倍返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