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新华全媒+|“变异病毒”能否尽在掌握?

2021-05-15 11:39:29 作者:王琳琳、陈席元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题:“变异病毒”能否尽在掌握?

新华社记者王琳琳、陈席元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1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当前全球疫情形势相当严峻、复杂,新冠病毒变异总体呈加快趋势。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新冠病毒变异频率从千分之0.1上升到千分之1.3。“变异病毒”能否尽在掌握?

发布会上与会专家给出了明确回应。贺青华表示,目前研究没有发现新冠变异病毒有免疫逃逸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介绍,研究数据显示国产灭活疫苗对在英国、南非、巴西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均有效。

尽管加速变异的新冠病毒总体表现仍在“掌控”之内,但近日愈发肆虐的国际疫情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连续4周突破500万例,主要来自中国周边国家。5月至今,全国共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42例,陆地、水面、航空口岸均有报告,其中变异病毒占比增加;5月13日,安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贺青华提示,近期全球范围内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国家数目在增多。英国发现的变异株已经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南非发现的变异株已经在8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巴西发现的变异株已经在45个国家和地区发现。

“尤其是新近印度发现的变异株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已经至少有44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该变异株的存在。”贺青华表示,随着境外疫情持续扩散,不排除还会出现新的变异株。

关键时期,最有效的应对之举仍然是加快疫苗接种。

不少公众对近期一名接种了两剂次mRNA疫苗后赴印度的美籍传染病专家仍然感染了新冠病毒且不幸去世的新闻,或许产生了有关疫苗保护效力的担忧。

对此,邵一鸣解释,疫苗保护分三级:一级是防止自己被感染;二级是感染后能够防止发病,减轻疾病严重程度,避免死亡;三级是防止自己感染后传染他人。

“在这例个案中,一级防护未能实现,但考虑到当事人年龄较大,且患有基础性疾病,因此最终死亡原因是否与新冠病毒有关以及疫苗接种的二三级防护目标是否实现,仍然难以判定。”邵一鸣说。

与此同时,邵一鸣对比了前不久一例国内个案。西安一名检测人员接种灭活疫苗后感染新冠,追踪研究显示,“患者发病症状很轻、缓解很快,共同工作的数十名同事无一人感染,这说明二三级防护取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疫苗虽然并非百分百有效,但更要认识到,大规模人群接种疫苗绝大多数情况下仍有效。“已有一些研究数据显示,即使在接种疫苗后感染新冠,体内病毒量也偏低,有助于减轻症状。”邵一鸣表示。

记者了解到,针对未来病毒变异可能超出“可控范围”的特殊情况,相关各方也做好了应对。

贺青华表示,无论病毒变异速度加快也好、还是变异种类增多也好,我国都有能力监测到境外输入的变异株。目前,我国已做好充分准备,将加大对相关国家进口物品的检疫消毒。

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韩光祖介绍,截至目前,民航局已对234个疫情防控风险较高、触发熔断机制的国际客运航班实施熔断措施,共减少入境航班487班。针对国际客运航班,已要求各航空公司持续做好健康码查验,落实机上应急隔离区设置和客座率限制要求,从严落实航空器消杀、机上防控、人员防护等措施,严防疫情通过航空途径传播。

邵一鸣表示,我国灭活疫苗的技术路线具有快速应对病毒变异株的能力,生产工艺无需进行过多变更。相关企业已做好充分准备,将密切监测病毒变异的严重程度,视时、视情况更新疫苗,及时供应疫苗接种。

事实上,现有疫苗对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仍然有效给人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窗口期”。牢牢把握住“命运的咽喉”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

对于国内,专家呼吁各地要抓紧落实好重点人群应接尽接、健康人群应接早接工作。对于国外,有能力的国家要抓紧推进各自国民的疫苗接种。“只有全球都建立起免疫屏障,才会从根源上阻断病毒变异,尽早结束疫情。”邵一鸣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