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大宗商品价格上浮 我国供应链如何稳健应对?

2021-04-12 06:45:02 作者:戴小河、崔力、谢希瑶、王昆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题:大宗商品价格上浮 我国供应链如何稳健应对?

新华社记者

“我有一船煤,在港口排队卸货的那几天,每吨涨了30多块钱。”从事大宗商品贸易20多年的刘辉感慨,大宗商品近一年来的价格上涨是他入行以来不多见的。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尤其铜、铝、钢材等制造业原材料,与去年同期相比,期货价格涨幅基本都在50%以上,现货价格也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以应用范围最广的钢材为例,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钢价屡创新高。3月末,螺纹钢、中厚板价格较1月初分别上涨超过500元/吨、800元/吨。从3月中旬开始,钢材社会库存加速下降,其中螺纹钢为减量最大的品种。

广泛应用于电池、电线、电机等工业领域的铜亦是如此。截至4月9日,国内铜价已达66000元/吨。

这样的“涨声”引起高度关注。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五十次会议,提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涨价的影响也正沿着产业链逐步传导。

影响面最大的当属家电行业。国内一家电龙头企业负责人指出,家电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六成,对铜、铝、钢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量大。

从去年底开始,家电行业已集体宣布涨价。今年一季度,多家龙头企业再次提价,如就在3月,美的宣布冰箱价格上调10%至15%;昕诺飞旗下“飞利浦”品牌产品零售价上浮5%至17%;欧司朗LED驱动电源上涨5%,电感镇流器上涨10%;德力西、正泰电器等家用电器龙头企业也跟随涨价……

汽车也是波及较深的行业。“钢带、原胶、PVC等主要原材料价格较去年同期平均上涨了20%至30%,生产成本压力加大,但产品价格没法即时上调。”河北新欧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明军说。

作为螺纹钢的最大应用领域,房地产企业也承受着成本上涨压力。碧桂园一高管说,螺纹钢在建安成本中占比较大,好在今年一季度楼市供需两旺,目前钢材涨价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

记者观察认为,本轮大宗商品涨价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

——全球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去年3月,为进一步救市,欧美各国多数采取经济刺激计划,宽松的货币流动性促成了本轮大宗商品的上涨。

——供给侧收紧。疫情使得全球最大铜生产国智利的铜矿产能受损,全球最大铁矿石供应商淡水河谷产量缩减,这为全球铜和铁矿石价格上涨添了一把火。

——疫情控制结果可期。自去年下半年起,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全球疫情逐步好转。今年以来,随着各国积极采购疫苗,接种速度不断加快,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不断加强,推高大宗商品需求。

刘辉认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铜、铝、钢材的产能将进一步缩减,加之国内制造业复苏步伐加快、需求旺盛,今年金属原材料的价格仍将维持上行走势。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调整采购策略、控制采购成本、协助供应商资金周转、优化供应商结构等方式稳健应对。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全球流动性宽裕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向国内传导,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这位负责人说,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短期供需关系变化、流动性宽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多因素交织的结果。目前,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销售方面积极‘开源’,加大研发新项目新技术,开发新客户,以此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姜明军说,目前公司供应可以得到保障,无断供风险。为控制成本压力,公司加大自动化程度、优化生产效率、减少库存积压、减少原料消耗等来消化成本,并制定了降本3000万元的全员行动目标。

“这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个时候拼的不是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供应链的战斗力。我们通过一些工艺和原材料替代,在工艺设计上做一些降本的设计。”他说。

在欧普照明采购经理黄美松看来,原材料涨价对小企业冲击最大,但制造业企业共处同一供应链的大船上,上下游客户可以通过集中采购以量换价、打造产业集群等方式探索加强协作、抱团取暖,如此才能共荣共存。(记者戴小河、崔力、谢希瑶、王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