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吕家进  2025-03-24 09:02:11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兴业银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目标引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到位,打好组合拳,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贡献金融力量。

坚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紧紧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着眼高质量发展需要,把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全景图”转化为兴业银行的“施工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供给服务。

聚焦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聚焦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做好“五篇大文章”为重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聚焦科技创新驱动,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构建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完善绿色金融经营体制机制,构建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系,以碳账户为重点,强化碳金融综合服务,更加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聚焦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紧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步伐,积极稳妥推进国际化布局,健全国际化服务网络,持续完善国际业务经营体制机制,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深化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问责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反洗钱、反欺诈等领域安全管理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助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内需求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提升金融服务针对性、有效性。

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发挥好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的作用,做好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信贷管理,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将提振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对“两重”“两新”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完善场景生态,助力扩大服务消费,大力服务城市更新,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全面落实落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快构建民营中小微企业专属服务体系,强化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畅通“就业—收入—消费”循环。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迅速落实批量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等一系列房地产金融政策,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大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着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在于做好“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方面:持续优化科技金融体制机制,以园区为主阵地,创新推广“技术流”授信审批模式,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携手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等共建科技金融生态,推动“产学研用金”深度对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绿色金融方面:协同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集团化、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效衔接,统筹支持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绿色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创新碳金融服务,助力打造零碳园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

普惠金融方面: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破除信息不对称瓶颈,让金融血液从大企业流向中小企业,探索实施“链长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一体化经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养老金融方面:着力完善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在内的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支持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数字金融方面: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平台为主要生产方式,构建“数字兴业”服务新体系,突破传统金融在服务范围、效率、安全、成本等方面的瓶颈,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当前我国金融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统筹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保持资产规模合理增长,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与国民经济结构契合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同时坚持让利不让风险,避免对新兴产业一哄而上、过度授信,导致非理性繁荣引发经济金融风险。

统筹管控好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认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稳妥有序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同时持续提升制裁风险、气候风险、数据风险、模型风险等新型风险应对能力,依托银银平台推进风险技术、能力输出,共同维护好金融安全稳定。

统筹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和资本管理。坚持走轻资本、轻资产发展道路,做强负债、做优资产、做大中收,有效应对“低利率、低息差”发展趋势,同时多途径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不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作者为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
推荐栏目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
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