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不种庄稼“种”童车:盐碱地“耕”出300亿元大产业
来源:新华网  作者:岳文婷  2024-12-02 15:29:49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日电(记者岳文婷)河北省平乡县河古庙镇曾是一个盐碱遍布的贫困小镇,而今这里已成为全球童车生产基地。以河古庙镇为中心的平乡县拥有童车、自行车和电动玩具企业4800余家,年产童车、玩具1.2亿辆(件),年产值超300亿元,占国内市场的50%、国际市场的40%,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种了几千年庄稼的盐碱地,始终养活不了这片水土上的子民。但从“种”童车开始,这个小镇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工厂,从街头地摊到行业展会,从露天集市到产业园区,一步步发展成为全球童车的研发生产中心。

今天,驱车行驶在河古庙镇,只见童车工厂星罗棋布。一辆辆满载童车的货车,来来往往,穿梭在宽阔的道路上。很难想象,这么欣欣向荣的小镇,40多年前却是一片盐碱荒凉之地。

“河古庙,碱土皮儿。兔子不拉屎,睡觉摘扇门儿。”这是河古庙镇上个世纪70年代的真实写照。当时,年轻人结婚流行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由于买不到自行车,当地一个着急结婚的小伙儿就购买废弃零件,花了几个月时间,自己组装出了一辆自行车。

自己能造自行车!这个消息在贫困的河古庙镇炸开了锅。头脑灵活的一些人开始照猫画虎,买来零件组装自行车售卖,看到商机的另一些人,则开始专门生产零件卖给组装厂,河古庙镇的自行车产业雏形由此显现。

但和实力雄厚的凤凰、永久、飞鸽等大品牌比,河古庙镇自行车的品牌竞争力还太弱,只卖零配件,利润又太小。熟悉零配件业务的河古庙镇人在挖到“第一桶金”后,开始把眼光投向童车。

他们敏锐地发现,钱包刚刚鼓起来的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娱乐日渐重视。适合孩子的童车,是一片含金量很高的“蓝海”。从2000年开始,河古庙镇逐渐将重心从自行车转移到童车生产制造上,率先抢占童车市场,这也让小镇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

在河北恒驰自行车零件集团有限公司的创研·展示中心,总经理董宏志正在介绍一辆银白色的畅销童车:“这辆车采用了铝合金新材料、拉丝新工艺。它的特点是轻,重量仅4.6公斤。”

现在,这家企业生产的童车、自行车及零配件等,是欧美、日本市场上的“香饽饽”。创业初期,这家企业还只是一个生产自行车鞍座的家庭作坊。

“这主要得益于创新和检测。”董宏志说,企业每年推出60多款新品,累计获得专利260多项。“研发能力让我们能根据不同国家的客户需求,实现产品设计差异化、定制化。完备的检测能力,让我们的产品符合相关国家产品标准,能迅速打入国际市场。”

在另一家名叫河北红思达车业的企业,经过长约百米的生产线,一辆辆儿童电动摩托车完成了从零件到整车,再到打包的全流程。“去年,销售各类儿童电动玩具车20万辆。今年预计增长20%至30%。”公司副总经理吴建军说,公司每年都会推出多款新品,很多新品一上市就成了爆款。

和恒驰、红思达一样,河古庙镇的许多童车企业,正集中力量打造以童车产业为依托,集购物休闲、创意研发、产品设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童车”集群产业链。

经过40多年发展,今天的平乡县已形成以河古庙为中心,辐射周边200多个村庄,集童车、自行车零配件及整车生产、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专业集群,从业人数达12万人。

近日,第十八届中国·北方(平乡)国际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在平乡县举办,吸引了1500多家参展企业和众多国内外采购商。看款式、比性能、谈价格、下订单,外商们和翻译在展位间来回穿梭忙碌。

从2014年举办博览会以来,平乡县已经成功举办18届。展览面积从首届的一个馆1.6万平方米,扩展到目前的三个馆4.2万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由500个增加到3000个,参展企业从300家增加到1500多家。

河古庙镇,曾经因盐碱长不出庄稼,因贫困而吃不饱肚子。今天,在这片盐碱地上“耕耘”出的童车产业,让这个小镇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小镇。

童车,成为这个小镇最亮眼的“名片”。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