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旗帜”陈嘉庚的体育情怀
来源:东南网  作者:林晗枝 许晖  2024-10-23 11:29:33

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中

有这么一位

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伟人

他不仅用教育点亮了智慧的明灯

更以体育为笔

勾勒出国家强盛的梦想蓝图

他将体育情怀融入教育与爱国的宏大叙事中

书写了一段段振奋人心的传奇

他就是——陈嘉庚!

今年,正值陈嘉庚诞辰150周年

让我们一同走近他

细品他那深沉而广袤的体育理想

感受那份穿越时空

仍熠熠生辉的体育精神与家国情怀

目睹吾国一般民众,体质羸弱,青年学生亦多弯腰驼背,精神萎靡,似此人才,将来虽有满腹理论,亦不足负国家重任,因此抱定决心,以提倡体育。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厦门,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爱国主义者、教育家。

在动荡不安、国弱民孱的二十世纪初,陈嘉庚先生便指出,“世界文明国,不但学生重视体育,为人毕生未敢放弃,且属尚武精神,对于国家,尤为重要”。他视体育竞赛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标志,为此大力发展校园体育,提倡女子体育、传统体育、全民体育,希望借此“挽吾国积弱之颓风,矫社会搏沙之陋习”,以振刷士气、雪耻图存,实现“重光我民族”的夙愿。

创办学校

积极推广体育运动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国家危亡、民族危难的严峻时刻,在体育水平上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面对这一局面,陈嘉庚先生率先提出了“以提倡体育,恢复国民健康为振兴教育之先决条件”的体育理念,在所创办的学校积极推广体育运动,并以学校为园地,通过对制度、师资、场馆、竞赛的建设与探索,逐步将其体育强国的理念化为现实。

在创办集美学校之初,陈嘉庚即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的理念,认为此“体育运动为教育中一重要之学科”。他对体育的认识和重视,对集美学校的体育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陈嘉庚(2排右8)与集美学校第二届运动会部分师生合影(1920年5月)

20世纪20年代,集美学校先后成立体育部、集美学校体育会,发布《福建私立集美学校体育会章程》,确立体育联席会议制度;30年代,颁布《学校课外活动实施大纲》,明确“体育一科不及格者不得升级或毕业”,并对“学业和操行得到甲等及某项运动优胜者,均颁发奖品,籍示鼓励”,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扭转了学生“锐意攻书,而对于课外活动不甚注意”的固有习惯。

为了加强体育教育,学校先后聘请了远东运动会五项全能冠军吴德懋、跳高冠军余怀安,全国运动会高栏冠军邵东平、足球运动员金岩等顶尖选手,以及方万邦、吴邦伟、涂传侖等体育名师到校任教,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为使学生在专业、舒适的场地中开展运动,陈嘉庚坚持“有楼必有场”原则,于20年代在集美学校修建了大型足球场和400米跑道的标准操场,并在各校建设篮球、排球、网球场地和游泳池、体操室、乒乓球室,为体育教学、训练提供了良好条件。 

自1919年起,集美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项目包括跳高、跳远、撑杆跳、三级跳远、标枪、铁饼、铁球、高栏、100米、400米、1500米等,并将之定为常例。

图说:集美学校足球队

得益于优越的教学环境和物质保障,集美学子在全省、全国乃至亚洲赛场上屡获佳绩,成为当时体育成绩最受瞩目的学校之一。

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让“东方神拳”打开世界 

陈嘉庚十分重视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他对蕴含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国术尤为推崇,认为“国术和国文一样重要,国有文武,文是国文,武即国术”。

陈嘉庚将习武风气是否盛行作为判断“乡里之强弱”的标准,认为“入强乡,可听到三种声音,一为读书声,一为打拳声,一为管弦声”。他希望青年人保持习武强身的良好习惯,还呼吁国民,“爱家的,无不爱其子孙,爱子孙的又无不爱其子孙健康长寿、有好道德,既然如此,也就应该叫子孙学习国术。”

1929年11月17日,陈嘉庚先生(前排右十)同福建会馆执委在新加坡怡和轩与闽南国术团全体成员合影,前排右七为潘孝德。(供图:潘长安)

1929年,他邀请28名永春白鹤拳师组成的“中央国术馆闽南国术南游团”到南洋巡演,并亲自题赠对联“谁号东亚病夫此耻宜雪,且看中华国术我武维扬;勿忘黄帝儿孙任人鱼肉,相率中原豪杰为国干城”,字字慷慨激昂,振聋发聩。

陈嘉庚对闽南国术团的出访自始至终关怀备至,不仅在经费、器械和表演服装上提供支持,并多次接见全体团员,念念不忘宣传“扬武强国”理念。嘉庚先生在演说中阐述国术团出游表演之意义,勉励“永春师”弘扬国粹,荡涤积弱,为国雪耻,扬我国光。

“永春师”在新马历时一年的巡回表演结束后,当地官员会同陈嘉庚联函,聘请潘孝德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设馆,授武行医,悬壶济世。

1929年12月,马六甲华侨欢迎“中央国术馆”国术团,前排左七为潘孝德。(供图:潘长安)

举办龙舟赛

倡导水上运动

具有浓厚民俗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赛龙舟”亦深受陈嘉庚喜爱。他认为“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南方各省多有斗龙舟之举,相传系为纪念昔贤屈原投水遗俗,但与民众体育有关,有提倡的必要”。因此,龙舟这项传统民俗竞技活动也被他纳入教学活动中,以龙舟赛为主带动集美学村的师生和村民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陈嘉庚于上世纪50年代在厦门围海修筑全国首个龙舟赛专用池“集美龙舟池”,拟定“端阳节龙舟比赛办法”,并亲自组织7届赛事。

此外,陈嘉庚先生还于1953年督造了6艘龙舟,改变了过去以渔船代替龙舟比赛的状况,推动了龙舟制造设计与工艺水平的提高,几经更新换代,最终设计制造出可载20名运动员的集美龙舟。

1958年,在集美学村端午龙船竞赛大会开幕式上,陈嘉庚进一步阐释了龙舟运动的精神内涵:“扒龙船比赛,不但是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培养齐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1957年端午节,陈嘉庚 (左3)在主席台上观看集美龙舟赛

为传承弘扬嘉庚精神,2006年起,集美区政府、集美校委会每年举办“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赛事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七届,连续3年获评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俗民间项目”,成为是两岸龙舟赛事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每年固定开展的两岸重要的民俗文化交流活动。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陈嘉庚的体育情怀

不仅体现了他对个人健康的重视

更彰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

陈嘉庚的体育理念依旧熠熠生辉

激励着后来人继续前行

以体育为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

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东南网记者 林晗枝 许晖/文)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