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第一”背后的晋安样板——从福州市运会看晋安体育的改革探索与跨越发展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肖榕  2024-10-22 09:39:33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出,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优先抓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晋安区负责人表示,晋安“体育强区”建设,寄托着人民群众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唯有脚踏实地,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腾飞,实现青少年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不负重托,不负时代。

晋安区是如何一步一步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晋安特色的“体育强区”发展之路,让我们从刚刚闭幕的福州市运会说起……

10月20日,福州市第二十六届运动会落下帷幕,晋安区代表团在青少年组获得160枚金牌,金牌数第一;获得421.5枚奖牌,奖牌数第一;获得6073.6分,总分数第一;在群众组获得99.5分,总分数第一。首次在一届市运会上独占青少年组和群众组“两个第一”,晋安区代表团创造了市运会的历史。

时间,是奋斗的方向,也是奋斗的方式。时间,在量变中累积质变。从2020年的位列第二,到2024年的独占鳌头,晋安体育通过一个周期的沉淀和积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四年不长,却足以引发蝶变。众所周知,竞技体育是塔尖上的角逐,但是在体育多元化需求更加强烈的今天,刻意发力竞技体育,显然不是一条科学的路子,想要培养出更多出色的运动健儿,只有让更多人去拥抱并热爱体育。

近年来,晋安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涌现;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加大赛事活动供给,全民健身热情高涨,全力打造体教融合、协同育人、全民参与的“晋安样板”,不断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破与立:向融合要活力

体教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体育和教育两方面的资源相加,而是一种理念变革和发展模式的探索。晋安区是福州乃至全省最早着手“体教融合”发展,并深耕多年的区县之一。

早在2017年,晋安区就通过区少体校专业教练员走出去,进驻辖区学校开展竞技体育支教活动,成功对接专项竞技体育项目和学校合作共建,为学校专项体育教学提供更专业的师资力量,帮助辖区传统体育学校组建竞技体育校队,培养发现体育人才,促进青少年参与竞技体育活动热情,为晋安区竞技体育事业发现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了基础。

这也成为晋安区推进体教融合的一个缩影。体教融合关键在“融”,通过“学校+体校”的合作模式,突破了文化与体育教育的第一层障碍。

制度先行管长远。全省首个区县级出台《晋安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晋安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十六条措施项目清单》;推出《晋安区少体校招生及借读工作方案》《关于校园阳光体育锻炼强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方案,从加大经费投入到强化制度保障,晋安区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发展的格局,搭建起青少年体育资源共享、人才互通、队伍共建的发展模式。

同时,晋安区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鼓励全区中小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实现每所学校至少有一项体育特色项目,每两年开展一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评定,每个周期按照5%递增,实行动态管理。

正是通过打破体育与教育的壁垒,晋安区抓住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根”和“魂”,为广大儿童青少年打造了宽广的体育舞台,不断实现让体育回归教育、教育反哺体育。

为让学生爱上体育、爱上运动,坚持从培育习惯抓起,晋安区从壮大运动队伍做起,全区9所中学、47所小学全部建立了学校课后运动队训练,业训人员1000余人,实现了学校体育运动队全覆盖。四年来,晋安区共有13所学校申报省级体育传统特色校,为全省最多所学校达到申报标准的区县。

引与留:向专业要动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练员入校渠道不畅、教练员职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许多学校难以招聘到合适的教练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育的质量。

2023年,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福建省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办法》。晋安区用好用活政策,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试点,设置体育教练员岗位,让优秀退役运动员在教师招聘中免于笔试直接进行面试,且允许“先上岗、后考证”,可在入编后一年内考取相应教师资格证。

两年来,晋安区已经招录引进羽毛球、游泳、乒乓球、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岗参加学校体育教学工作,2025年还将招录田径、举重、武术等项目优秀退役运动员。

学校招聘退役运动员,不仅解决了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型难题,更为学校体育教育和区域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无限可能。

除了把优秀的退役运动员留下来,晋安区还按照“体校把方向、俱乐部抓训练、学校打基础”的思路,大力推行“体校+学校+俱乐部”业训模式,把具备资质的社会俱乐部引进来,让学校和专业体育俱乐部结对,开展武术套路、手球、棒球、射箭、跆拳道、足球、羽毛球、网球、橄榄球等众多体育项目。

“塔尖”的人才,源自“塔基”的人口。通过引和留,晋安区有效破解了学校“有场地缺师资”、体校“有教练缺队员”、俱乐部“有师资缺场地”的尴尬,让“融”的范围更广、成效更实。

如今,随着体育和教育的逐渐融合,越来越多的学校享受到了体教融合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在体育竞技和文化学习上找到了平衡点。

在福州七中,实行文化生和体育特长生分班教学,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进行训练,培养“用两条腿走路的巨人”,这正是体教融合的生动实践。四年来,晋安区先后向国家和省、市队输送优秀运动员86人,考入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河北体院、西安体院等知名体育院校72人。

在晋安,各校立足不同特点和项目分布情况,结合优势特色项目发展体育,一幅体教融合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生动画卷正在书写。

点与面:向普惠要合力

市运会的赛场上,草根选手在群众组项目上频频摘金夺银的背后,是晋安区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今天,健康晋安终究还要通过普通人跑的每一步、跳的每一曲、挥的每一次球拍来实现。

2022年,晋安区荣膺第一届(2019—2021年度)福建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称号,是福州各区县中唯一上榜的。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晋安区体育场所面积214.89万平方米,体育场地数量1458个,人均场地2.47平方米,位列福州市城区第一位;各类体育组织会员超5000人;先后建成55个内河串珠公园,150个街头公园等公共休闲空间,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打造鼓宦线、岭寿线、新贵线、鼓山线等4条总长55公里的生态旅游示范路;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47名,达到每千人拥有3名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标准;举办各级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体育联赛超过50项次……

近年来,晋安区以便民惠民为出发点、落脚点,畅通全民健身的“毛细血管”,打通服务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拓展普惠共享的“15分钟健身圈”,努力实现人人要健身、天天想健身、身边能健身、科学来健身。

植根于民、服务于民、全民参与、全民共享,这是全民健身的核心价值,亦赋予其生生不息的活力。从满足人的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审视全民健身这盘棋,以创新驱动促进全民健身融入社会事业发展,必将有力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在新起点上呈现出更加生机勃勃的景象。

毫无疑问,晋安体育站上顶峰,除了找准体育的发展规律,摸清体育的发展脉络,更是以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理念去剖析趋势;以开放、均衡和多元的理念去通盘谋划;以尊重规律、顺应潮流的态度去探索改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如今,福州市运会的大幕已经徐徐落下,对于实现了新跨越的晋安体育来说,闭幕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新的未来,正在走来。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