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孩子“贼扛造”——莫力达瓦的另类冰雪热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24-01-29 09:21:01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8日电题:这里的孩子“贼扛造”——莫力达瓦的另类冰雪热

新华社记者邹俭朴、达日罕、张晟

“贼扛造”,是东北话中形容结实耐用的极高评价。深冬时节,这话拿来形容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的孩子不但贴切,而且传神。锤炼和摔打,是莫旗的“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涂锴润,靠边滑安全!”张书云话音未落,她的儿子已从二层楼高的台阶上“出溜”下来,两脚扎进护栏前的积雪中,扬起几片雪花。

在莫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看台上的积雪被压实后,已成为孩子们的雪滑梯,有的嫌坐着滑不过瘾,竟大头朝下“飞”了下来,惊出家长们一身冷汗。

活动中心后面的长台阶,也成了天然雪道,孩子们坐着雪圈飞身而下,尖叫声、笑声不断,空气中充斥着快乐和童真。

“冬天多摔打,孩子才能越来越皮实。”作为母亲,张书云与孩子形影不离,但她并不过多干涉孩子的户外锻炼,如今涂锴润已“摔打”成呼伦贝尔市第五届冬运会速度滑冰丁组的1000米冠军。

对于莫旗的孩子来说,这种“野”场地早已司空见惯。体育活动中心里有个大操场,为了让喜欢滑冰的孩子能有块像样的场地,涂锴润的滑冰教练陈波带着家长们,一圈圈地浇筑出冰场,经过几年训练,孩子们在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远近闻名。

“莫旗的小孩能吃苦、有天赋,不在意寒冷和摔打,一点都不娇气。”陈波说,莫旗好多孩子都是渔猎民族的后代,长大后体质非常好,“这与孩子们从小玩得‘野’,有很大关系”。

莫旗位于呼伦贝尔市最东部、大兴安岭东麓中段、嫩江西岸。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让这里的冬季运动与传统民俗文化联系紧密。闲暇之余,达斡尔民俗专家郭连锁会带着孩子们上山体验最原始的滑雪活动,“‘肯古楞’就是达斡尔族最早的滑雪板,对我们来说山林里到处都是滑雪场”。

据郭连锁介绍,“肯古楞”的板底粘满了动物鬃毛,下山滑行时可以减少摩擦力,徒步上山时又如倒刺般防滑稳定。穿上古老的“肯古楞”,莫旗孩子基因中的滑雪记忆瞬间被唤醒,很快就能在山林中健步如飞。

山上是滑雪、打雪仗的游乐场,江面则成了“遛娃”的欢乐谷。陆地的玩具木马一旦上冰,就化身为全地形爬犁,当地居民赵天翼把四岁的女儿放在木马上,潇洒地“御马”滑行。一不留神,女儿就跌下“马”来,父女俩拍拍身上的雪,继续乐呵呵地前行。

“我们这代人从小想咋玩就咋玩,感觉比现在的孩子更快乐。莫旗冰雪资源这么好,处处都是冰雪乐园,不能辜负了大自然的恩赐,得带着孩子玩起来。”赵天翼说。

莫旗的冰雪运动“设备”,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尼尔基镇七家子村,大马力拖拉机也参与进来,在广袤的冰面上,拖拉机拉着雪圈起舞旋转,孩子们的欢笑声和发动机的轰鸣声混成一片。

夜幕降临,打火球的少年出村了。火球由曲棍球演变而来,莫旗是“曲棍球之乡”,我国第一支专业曲棍球队就在这里诞生,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曲棍球运动员,其中多位选手还登上了奥运会和曲棍球世界杯的舞台。

为了满足群众的运动热情,仅2023年,莫旗就举办了达斡尔冰钓季速度滑冰挑战赛、雪地足球赛、体育舞蹈大赛等十余场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据统计,2023年冬季,全旗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5万余人次。

在莫旗人看来,当地每一个体育人才的横空出世,都离不开小时候的“撒野”。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