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虽地处内陆腹地,但志在开放大局,向“海”图强。 货运港口,水上“巴士”接驳八方;铁路站场,钢铁驼队畅行四海。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借西部陆海新通道演绎一幕幕“山”与“海”的故事,写进了全国80余家中央媒体和省、市级重点媒体记者的报道。 11月11日,“陆海之约”全国网络媒体重庆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题传播(重庆站)活动画上圆满句号。4天时间里,采访团走访了重庆渝北区、长寿区、江津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沙坪坝区等地,见证了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格局。 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题传播(重庆站)活动全网累计发稿近3000篇,总阅读量1.5亿次。其中,《原创MV丨条条道“陆”通山海》《Vlog|“道”闻途说》《互动SVG丨“南”行星球》《3D海报丨魔幻重庆的通关之路》《慢直播丨港真是“集”品》《读图丨重庆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未来五年这样干!》等系列融媒体作品,形成多平台、多层次、全媒体深度融合宣传态势。 在采访团的镜头和笔端,事实与见解融会贯通,一条从重庆出发联通世界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跃然眼前。 行 高效便捷的通道 行走中见证发展,沿着行程路线,网媒记者们看到的,是一条高效便捷的新通道,一个个活力满满的发展线索。 活动首站从重庆渝北出发,这里是重庆江北机场的所在地,把镜头对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记者们看到重庆打造陆海新通道“空中走廊”的加速度。 重庆与新加坡,两个地理上没有交集的地方,因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紧密相连。在渝北区成长的金山科技有限公司,借通道觅商机,这家企业与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为100多个国家提供了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和产品技术服务。 采访团走进渝北区木耳航空物流园。华龙网记者 王庆炼 摄 重庆是全国首个拥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作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承载地,渝北还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冷链、仓储配送、保税贸易、转口贸易等产业,打造机场北部区域物流多式联运示范中心。 而在作为“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主要承载地之一的江津,采访团从这里看到高质量发展的许多可能。 近年来,江津通过“通道+枢纽+产业”的联动效应,已成为重庆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枢纽之一,依托年吞吐量2000万吨的珞璜港和发货量2000万吨的珞璜综合铁路物流枢纽,开展“水公铁”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目前,累计开行的1813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中,既有以重庆火锅食材为代表的特色班列,也有“江津制造”“东风汽车”为代表的出口专列。 西部陆海新通道长寿班列。华龙网记者 舒婷 摄 “空铁公水多式联运,东南西北四向齐发,重庆真的很牛!”中国日报网记者许聃感叹道。 在4天的行程中,参访团一行对每一站都印象深刻,尤其感慨重庆作为一个内陆城市,率先成为了全国“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并拥有“四向齐发”的开放格局。 向东,长江黄金水道通达世界;向西,中欧班列辐射欧洲;向北,“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东南亚全域。 一条高效便捷的通道串起了采访团4天的行程,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全国网媒记者们感受到重庆的发展与变化。 看 开放活力的通道 走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层层叠放。不用转运,海运集装箱和铁路集装箱就地完成“变装”,高空之上,操作员再也不用徒手爬28米高的龙门吊,就地作业很安全,这是今天聪明“龙”+无水港的“智慧”。 将目光聚焦沙坪坝,采访团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追寻重庆跨越山海、联通世界的时间脉络。 重庆无水港。华龙网记者 王庆炼 摄 2017年,中新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常态化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前身),在重庆团结村首发。不到10年的时间,同样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远处,在重庆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记者们看到:保时捷、奔驰、宾利等进口车排队驶入检测线,“重庆造”汽车整装待发,前9月,这里进口汽车5618辆,数量、品类均居内陆铁路口岸第一。 “高效、先进!重庆汽车进出口数量超乎我的想象!”浙江在线记者毕真一路拍摄一路分享。 铁路口岸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门户的一把钥匙,也是一扇展示对外开放的窗口,汽车作为重庆主导产业之一,“擦亮”整车进口口岸这张“名片”,无疑可以为全市汽车产业强链、补链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珞璜临港产业城农机装备生产线。华龙网记者 岳芷亦 摄 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同样吃到开放红利的还有重庆长寿区。 在长寿渝巴专用铁路,采访团看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西”引力为该区产业带来的巨大变化。环松科技、巴斯夫、云天化、望变电气等20余家企业,他们的产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方向主要为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国家和地区。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开放逻辑,推动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用好国际资源和市场,促进产业扩链补链,带动了重庆制造、服务“走出去”和反向投资。 据悉,今年1-9月,重庆对东盟国家非金融类投资项目16个,实际投资9644万美元、同比增长116%。 用眼睛观察,用镜头记录。采访的途中,全国网媒记者时刻不忘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记录下一幕幕重庆开放发展的重要瞬间。 说 智慧绿色的通道 说得多不如说得妙,如何更好地展现重庆开放包容的姿态?此次活动中,记者们化身主播、评论员等,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说”出他们眼中的重庆。 “以往只觉得沿海地区开放度高,没想到在内陆也能快捷方便地买到各种进口商品,这次重庆采访行活动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对重庆开放程度刮目相看。”浙江在线记者毕真表示。 参访团了解数字交通体系。华龙网记者 舒婷 摄 “数字展厅、数字医疗、数字交通,重庆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还展现了以数字赋能,不断激发数字化通道建设的巨大潜力。”多彩贵州网杨婧谈道。 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级战略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让这座城市未来感十足,采访团用镜头记录下“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的模样,也看到了未来城市的样子。 在这座城里,开展颠覆性和前沿引领性的创新研究,金凤实验室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为核心任务,以原始理论创新和“卡脖子”技术基础理论突破为首要目标,今年发布的7项科技成果,多项成为全国首创。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则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促成了多项科技成果。 媒体记者记录精彩瞬间。华龙网记者 舒婷 摄 长寿区以交信物联为基石企业,还把建设数字交通调度指挥中心、数字运输物联网、数字物流服务网等数字服务网络放进未来城市发展版图。 同时,依托重庆市产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能力,重庆将构建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布局,全面服务区域制造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行程中,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网、多彩贵州网、浙江在线记者,分别以第一视角带入,通过Vlog、短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了西部陆海新通道为重庆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巨变。 写 协同发展的通道 本次活动行程安排丰富,涉及企业、港口、枢纽节点、成果展等,记者们且听且写、边行边论,也涌现了不少亮点报道和评论。 “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的南向起点,重庆和四川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框架下,整合川渝两地资源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累计开行量居全国首位,这就很值得点赞。”四川新闻网记者刘雪莲表示,此行让她觉得作为川渝人民很自豪。 采访团边听边记录。华龙网记者 王庆炼 摄 目前,重庆已牵头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携手共建新格局,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持续强化。 在七一网胡晨愉的笔记里,一组组关键数据记录了重庆由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的亮眼成绩。 2023年1-10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共运输14.41万标箱,同比增长20%,货值220.29亿元,累计运输56.4万标箱,货值933.48亿元。 “这是重庆的成绩,也是重庆发展的速度。” 记者们的采访本上,既有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木耳空港物流园、珞璜临港产业城国际物流枢纽等重要节点;也有渝巴物流专用铁路、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德邦物流西南总部基地等物流枢纽。 采访团参访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华龙网记者 王庆炼 摄 从渝北一路前行,一行行脚印丈量了重庆打破山海阻隔,由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的变化。 全国80余家中央媒体和省、市级重点媒体报道中,既有数字重庆赋能通道建设的小切口,又有携手兄弟省市共建共享的大格局;既展现重庆出海出境能力跨越发展的新变化,又有对改革创新重庆丰富实践的积极思考。 同时,依托人民日报社英文客户端、中国日报网、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等媒体和平台推出系列国际报道,既有聚焦大通道的新视野,也有聚焦大物流的新观察,系列报道向国际传播了重庆“好声音”,引发海内外网友点赞关注。 一组组数据反映成效成果,一页页笔记记录发展变化,一篇篇报道传递内陆重庆的开放强音。记者们通过记录本次重庆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书写出了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新篇章的时代赞歌。 |
2023-11-12
2023-11-13
2023-11-13
2023-11-13
2023-11-13
2023-11-13
2023-11-13
2023-11-13
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