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丨有颜值更有产值,远郊小镇变身“上海花港”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梦洁  2023-11-06 09:24:50

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 题:有颜值更有产值,远郊小镇变身“上海花港”

新华社记者张梦洁

走在园艺村的乡间道路上,常能看到停在路边的大货车,村民小心包扎,连根搬运黄杨上车。村民们笑着说,这都是被外地客商看上,要整株移栽的黄杨树。快到年底了,生意更好了。

园艺村,顾名思义,因园艺而得名,位于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的东北部。全村835户村民中,有700多户从事黄杨种植,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10年以上树龄的黄杨数万株,最长树龄超过200年。园艺村有“瓜子黄杨之乡”的美誉,也是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最早我们种植黄杨只是为了防风固堤,后来不断研究黄杨种植技术,如今已经超越了春季移栽花木的传统规律,一年中有春、秋、冬三季都能移栽。”合兴园艺场原场长施鹤生说,刚开始大家种植黄杨还是任由其“自由生长”,2000年后开始主打造型黄杨。精心修剪、造型后的黄杨身价倍增,树龄长的造型黄杨能卖到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的高价。独特的“崇派”黄杨风格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慕名求购,每年黄杨带来的收入高达4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4万元。

这两年,除了地栽黄杨,园艺村又开始钻研盆景黄杨。在上海植物园盆景专家的指导下,造型黄杨实现了缩龙成寸、聚景于盆,逐渐变为造型精致、具备海派盆景特色风格的造型植物。园艺村党总支副书记施帅说,盆景黄杨更适合室内居家空间的布置,价格更亲民。近年来盆景黄杨的销路越来越好,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2022年,港沿镇花卉苗木产业产值达2亿元。这个体量对于一个离上海市区最远的郊区,并且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小镇来说,实属不易。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党委书记丁冬红将其归功于:科技引领,智慧升级。

走进虹华国际菊花生态园,幽幽菊香随风袭来,粉、黄、白、紫等多种颜色的多头小菊长势喜人。这里曾经是港沿镇蔬菜公司南场。以崇明区成功申办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为契机,港沿镇清退了落后产能,拆掉千亩芦笋大棚种上菊花。通过全天候光温控制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先进技术,这里的切花菊年生产效能是普通生产方式的四至五倍,园区每年向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超过1000万枝鲜切花和花苗。

1小时播种20万粒花卉种子,谁的手这么快?答案是:机械手。在位于港沿镇合兴村的智慧生态花卉园,记者看到,补苗设备能通过图像识别,分辨出穴盘上幼苗的生长情况,利用机械手将空穴和弱苗剔除,补入合格的植株。在这个“花卉工厂”,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贯穿花卉播种、催芽、育苗、移栽、发货等环节,全过程都在流水线上完成。园区的生产设施全部投入运转,可支持逾40万张穴盘同时进行生产。

2020年12月出台的《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将港沿镇列入全市13个高端设施农业先行片区之一,主要任务是花卉种源研发和科技生产示范,以建设“上海花港”为目标,打造花卉产业新高地和“三生融合”新乡村。

今年上半年,上海合兴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和崇明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园相继开园。前者从人才发展、促进就业、科技创新、绿色智造等多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吸引一批新业态企业入驻;后者携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共同成立崇明农业科创联盟,通过“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种源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产融合的项目越来越多,产业链附加值越来越高,产业发展跨界协同、集聚效益日益凸显……一个颜值与价值共进的“上海花港”正在蓬勃生长。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