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⑨丨文脉国脉紧相连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23-09-25 16:03:33

原标题:文脉国脉紧相连(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⑨)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中华民族之所以一次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丰富滋养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撑。

文化也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先声。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人类现代化的进程,首先是从文化上出现端倪并取得突破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生死危亡走向奋起复兴、中国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历程,也是中华文化焕发活力、重铸辉煌的历程。今天,中国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自强塑国魂

“惟我国家,亘古亘今”。距今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飘起缕缕炊烟,那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燃起的文明火种,自此中华文明圣火千古未绝。2000多年前,先秦时期出现了一个文化高峰,涌现出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一批思想大家,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座。后历经汉唐,佛教传入中国并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形成了儒释道融合发展的局面。宋明时期,经由朱熹、王阳明等大儒先贤的集成创新,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回顾浩浩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华儿女始终葆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尽享泱泱文化大国的无上荣光。

【特别关注】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3年3月,国家文物局公布“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按遗址所处时代早晚排序分别是:1.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2.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3.山西兴县碧村遗址;4.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5.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6.陕西旬邑西头遗址;7.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8.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9.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10.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但进入近代以后,在西方文明的强势挑战和反复冲击下,中华文明被蒙上了厚厚的阴霾,一度被视为“现代文明的错误和拖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跌落到了谷底,救亡图存几经周折却始终找不到出路。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才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国人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此有了强大精神依托和文化支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长期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过程中,淬炼出具有丰富内涵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了红色基因。经过持续不断的精神重塑,中国人民不仅在政治上站立起来了,更在文化和精神上挺立起来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在物质生活上富裕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了。然而,一段时间,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一些人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态,吹捧以西方为代表的所谓“蓝色文明”,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从仰视到平视,从自卑到自信,这既是国家实力增强的过程,也是社会文化心理建构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大幅提升,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特别关注】

北京昌平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3年4月8日,北京市昌平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园。700多年前,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引此处白浮泉作为大运河最北端水源,此地仍存都龙王庙、九龙池、“白浮之泉”碑亭等历史遗存,经修缮保护,园内白浮泉畔再现元明时期历史风貌,生动展示大运河文脉。

特别是历经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国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极大焕发,文化自信心显著增强,文化主体性得到极大巩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我们自信起来了。”看看今天的神州大地,中国人民精神抖擞、自信满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对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由衷热爱和高度认同,对各种外来文化保持理性平和的态度,展现出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

【经验分享】

福建长汀让千年古城焕发新魅力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史称汀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汀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从唐代至清朝末年的1000多年间,长汀县城一直是州、郡、路、府的治所所在地,成为历代闽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福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近年来,长汀县着力抓好汀州古城保护与利用,通过出台古城保护条例和规划、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举办名城保护日系列活动等措施,持续打造“历史、客家、红色、生态”四位一体的文化品牌,实现了名城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双赢局面。走进汀州古城,古街古巷、古风古韵扑面而来,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文化是在一代代人的头脑中搞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的长期过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将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始终,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

文化强国建设铸辉煌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为社会的创造性活动,二者有共通的地方,但文化建设作为精神生产有其独特的规律性,这就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式来推进。西方谚语之所以说“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就是因为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可以短期内建成,但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艺术则需要一个长时间精益求精的创造过程。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文心的雕琢,才能铸就浸润心灵的恒久魅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着悠久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丰厚底蕴、奠定了坚实根基。党的二十大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部署,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经验分享】

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成为文化旅游“打卡地”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东南侧,是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通过科技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唐风国韵在此散发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漫步其间便可以自然而然地领略盛唐文化,感受恢宏的皇家气势,美丽的景观和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主流价值固本培元。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广泛形成社会共识的主流价值理念、主流意识形态。否则,国家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社会就会失去凝聚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主流价值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繁荣发展、维系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弘扬主流价值理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文明风尚立德树人。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社会心理状态、道德规范、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标志。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既需要教育引导又依靠实践推动,既需要榜样示范又依靠自我养成,既需要道德教化又依靠法律约束,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使人们在“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提升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和精神境界。近些年来,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等,都有力促进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经验分享】

山东青岛志愿者服务“微尘”彰显大爱

“微尘”是2004年山东省青岛市一对夫妇在给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时留下的化名。此后“微尘”逐渐成为彰显青岛市民爱心的精神符号和公益品牌。十几年来,青岛“微尘”开展了大病救助、微尘阳光少年、大学生助学、博爱小学等几十项公益项目,在救灾救助中总有它的身影,彰显了无言的奉献精神,体现着凡人大爱的志愿服务精神。

文化繁荣滋润人心。“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也是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作品。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阅读是最基本的文化建设,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让人们在阅读中得到思想启发、滋养浩然之气,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

【经验分享】

广东惠州惠阳持续打造“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宗旨的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自2015年6月启动以来,“百姓欢乐舞台”围绕主题开展各类活动1900余场次,服务观众超150万人次,成为惠阳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

【特别关注】

全民阅读活动

从2006年开始,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共同倡导下,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2022年、2023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分别在北京、杭州召开了第一、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使全民阅读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推动全社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汉代《淮南子》有言,“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凝结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生而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我们有着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着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处世之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传承千年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对历史的最好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同现实文化相融通,把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经验分享】

四川剑阁文化绘就乡村底色

“村里家家户户墙上白一片、灰一片,还有的被各种‘牛皮癣’小广告占据,看起来很不美观。”这是人们对以前农村村貌常有的印象。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围绕环境保护、婚丧嫁娶、勤俭节约、美化庭院、睦邻友爱、家庭和谐等内容,持续打造新颖、多彩、“会说话”的乡村居民房文化墙,实现了出门见墙画、抬头看墙画、生活学墙画,全面提升了村容村貌。别具一格的文化村庄,让群众在文化熏陶中产生共鸣,于无声处向人们传递着正能量和主流文化精神。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我们要秉持一颗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文明交流互鉴显魅力

文明的创造和交流是人类文明形成、发展和演变的两大主要活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根据各自的需要和条件,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形态。与此同时,伴随着人口迁徙、商贸往来、宗教传播等活动,不同的文明超越地域进行大范围交流融合,构成了人类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图谱。

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都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无论是东亚的中华文明还是南亚的古印度文明,无论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还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无论是欧洲的古希腊文明还是美洲的玛雅文明,无论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还是中东的伊斯兰文明……都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世界是一个文明的百花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古人讲“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是万事万物存在的特征,也是文明应有的面貌。文明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保持文明旺盛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以平等包容的态度推动文明的交流互鉴,才能使不同文明取长补短、美美与共,最大限度地丰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让不同地方的人们共享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

【特别关注】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旨在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自2004年在韩国首尔挂牌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截至2023年7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地区)建立552所孔子学院,累计为数千万各国学员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服务,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文明。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从历史上的张骞出使西域、佛教东传、郑和七下远洋、“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经验分享】

甘肃敦煌续写丝路文化交流互鉴新篇章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身居沙漠绿洲、地处丝路咽喉的甘肃省敦煌市,历史上曾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融汇的必经之地,以得天独厚的文化宝藏,传承千年文脉,记录丝路发展,见证东西方文明的交融。近年来,敦煌坚持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成功举办5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创新开展“敦煌文化环球连线”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同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对外感召力。

【相关链接】

伊儒会通

“伊儒会通”又称回儒会通,是指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交流、沟通与融合等,内容涵盖哲学、道德修养和习俗等诸领域。明清时期,一批精通儒释道经典的伊斯兰学者将伊斯兰文化同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保持伊斯兰教本质特性的基础上,融合儒家文化的一些内涵,对促进伊斯兰教中国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中华文明以其独特而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过去数百年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物质主义、霸凌主义、殖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价值被逐渐放大,犹如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给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种种危机,埋下了深深隐患。引领人类走出困境,中华文明有这样的特质,也有这样的责任。正如西方学者汤因比所预言的那样,人类的未来在东方,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的引领。

当然,中华文明的对外交流互鉴,既不是搞文化输出,也不是要输出中国的价值理念、制度模式、发展道路,更不是要搞文化霸权,想改造谁、控制谁,而是作为文明多样性中的一种走向世界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去强加于人、强人从己,只是提供一种新的借鉴、一种新的选择,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彰显中华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也要求我们向其他文明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使我们的文明更具活力、更加强大。

文化贯通着过往和当下,连接着自身和外界,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和殷殷期许。在走向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14亿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自强,是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也必将给世界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注入更多正能量。

【深度阅读】

1.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求是》2022年第14期。

2.《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