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8月10日电 题:“古洞庭”的诗意盛景又回来了 新华社记者苏晓洲、郁葱 常年蓄水量达1.38亿立方米的毛里湖,保持着古洞庭湖原始岸线,自然环境地造天成,是研究“长江之肾”洞庭湖生成、发育、演变史的“活标本”。近十年来,历经实施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和创建国际重要湿地等行动,曾遭受工农业面源污染之“困”的毛里湖,如今面貌焕然一新。 盛夏时节的清晨,记者乘小艇来到湖南省津市市的毛里湖深处,只见碧波万顷、水鸟翱翔、水清岸绿,呈现出一幅流动的诗意画卷。 在树木葱茏、山环水绕的毛里湖植物园,一组照片显示,记者脚下这片江南水乡美景,过去竟是脏兮兮的“堆粪场”。植物园负责人袁竹炮说,数年前这里还是养殖粪便漫山、蚊蝇虫鼠肆虐。经过多年治理,成了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彭敏说:“当年湖区大搞网箱养殖。成吨成吨地投肥养鱼,成片成片地拦网筑坝。加上环湖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毛里湖生态环境最差的时候,一些水域一年四季绿藻、水葫芦疯长,水不能喝了,泳不能游了,连水牛都嫌脏不愿意下湖。水质一度降至Ⅴ类甚至劣Ⅴ类,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毛里湖“起死回生”,起步于湖南省津市市2013年启动创建国家湿地公园。津市市副市长戴宏凯介绍,2013年毛里湖被从“渔业养殖水源”调整为“饮用水源”,生态治理会战随之打响。湖区禁止投肥养殖,拆除1.19万只网箱和2.2万米拦网;全面查禁临湖拦坝养殖、推进农村和集镇污水处理、打通鱼类生态洄游通道…… 津市市市长彭子晟说,通过构建顶层“引领圈”、打造试点“核心圈”、设立公园“保护圈”、拓展全域“生态圈”的“四圈共治”,毛里湖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筹资投入5亿多元构建防洪排涝保护网、环境卫生保护网、畜牧综合保护网和环湖水系保护网,有效阻断了环湖各乡镇生活垃圾、畜牧养殖、化肥农药、水土流失等对毛里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毛里湖中,记者乘坐的小艇行经岛屿、峡湾时,水边不时会出现一丛丛随波摇曳的野生荷花、菱角,一群群嬉戏觅食的野鸭、鸥鹭。 “现在毛里湖水质全面稳定在Ⅲ类,作为‘Ⅱ类水质风向标’的野生菱角不断出现,野生鱼类越来越多,多种候鸟定居下来成了毛里湖的‘常住居民’。”彭敏高兴地说,“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年初湘西北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毛里湖湖水保障了环湖6万多人的饮水供应、13万多亩良田灌溉用水。” 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赵斌介绍,毛里湖已经成为湖南重要的湿地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出产的鱼类蔬菜水果受到市场青睐,旅游休闲产业也在悄然兴起,帮助湖区很多居民和企业增收致富,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彭敏说,毛里湖环境治理还得到了海外资金的积极支持,包括: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项目,得到德国促进贷款1.2亿欧元支持;生物多样性示范项目利用,获得法国开发署贷款3500万欧元……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良好生态湖泊、湖南十大环保示范工程等。 彭子晟说,津市市还将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和引进项目,将毛里湖打造成展现农耕文化和渔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知名湿地公园,更好守护“古洞庭”的诗意盛景。 |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