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张昊辰昨晚在闽南大戏院举行独奏音乐会。 “今晚我们听见的,作曲家一个音也不曾听见。身为演奏者,仅凭这一点,我已足够幸运。”昨晚,钢琴家张昊辰在闽南大戏院举行独奏音乐会。这场以“对话晚期”为主题的音乐会,张昊辰演奏了贝多芬创作晚期的四部奏鸣曲,其中三部作品是贝多芬失聪后创作的。 现在会经常来厦门 此次演奏打开与晚年贝多芬对话之门 身为第十三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首位亚洲夺冠者,张昊辰与厦门颇有缘分。他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笑称“厦门是我的福地”。两小时半的超长独奏音乐会,是他回馈厦门观众的满满诚意,他说:“现在经常来厦门,这是我当年的‘福地’,厦门的观众太好了。” 把厦门称为“福地”,是因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次夺冠都是在厦门——2002年,年仅12岁的他在鼓浪屿获得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钢琴赛冠军;2007年,在厦门拿下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他上一次来厦门举办音乐会,是2021年在沧江剧院举行的独奏音乐会。时隔两年,这次他通过贝多芬四首创作于人生中后期阶段的作品,打开与晚年贝多芬的对话之门。当音乐会的曲目发布后,即受到乐评人特别关注。 张昊辰说,贝多芬的晚期奏鸣曲中,有很多创作灵感与他自身经历有关。比如“勇气”曲目,将贝多芬中晚期创作生涯遇到瓶颈、转折以及超越等情感体验倾注于键盘。再比如“槌子键琴”是一部庞大的奏鸣曲,完成这部作品的演奏要50分钟左右,《C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Op.111》同样也是一部重磅作品,通常这两首奏鸣曲都会安排在下半场,因此不会出现在同一场音乐会上。而在这次音乐会上,张昊辰却让这两部作品同台。对于这样的挑战,他解释:两部作品代表了贝多芬中晚期不一样的创作心境,不会产生音乐叙事上的冲突。 首部音乐随笔集出版 把贝多芬视为作曲家的“镜子” 此次音乐会之所以演奏贝多芬作品,与张昊辰出版首部音乐随笔集《演奏之外》有关。书中很多章节提到贝多芬,将他视为不少作曲家的“镜子”。张昊辰说,在写作过程中感觉离贝多芬更近了,获得了观察新维度、新激情。在他看来,贝多芬晚期创作的作品充满勇气,这种勇气来源于他的孤独,而孤独不是一般意义的隔绝于社会,而是与声音隔绝。 “不同年龄段弹奏这些曲子,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说,作曲家会变老,但音乐永远年轻。演奏的可能是几百年前的作品,但在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它是属于当下的,是年轻的。”张昊辰说,贝多芬晚年已经完全失聪,昨晚音乐会上演奏的后三部奏鸣曲,是在他完全听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作的。 “所有那些音符,都是他在脑海中想象的,某些段落已经超越了音乐。我猜想,如果他听得见,是否不会也不敢这样创作。”张昊辰说,这些都是他书中提到的想法,最后他又补充了一句:“今晚我们所听见的,作曲家一个音也不曾听见。身为一个演奏者,仅凭这一点,我已足够幸运。”(文/记者 林晓云 图/雨萱) |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