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陈思)“和十年前相比,中国农村的变化非常大。我在田间地头看到农民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搬运农产品,政府对创新和科技的大力投入,值得借鉴。”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的青年汉学家活动沙龙上,北京大学博士土居健市如是说。 4月20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第四届“国际中文日”活动,主题为“中文:增进文明对话”。作为“国际中文日”活动的一环,包括土居健市在内的4位青年汉学家代表分享了赴江西研修的成果,与两位中国教授现场对谈。 土居健市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习中文,因毕业后曾从事国际发展相关工作,在中国居住过几年时间。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并参加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有了更多机会进行学术研究。 此次赴江西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研修,令土居印象深刻的还是和当地人的交流。“因为自身研究领域的关系,我比较关注人才流动。看到一些年轻人回乡创业,我会思考究竟哪些因素可以吸引他们离开熟悉的大城市,回到地方。”土居认为,如今农村的发展,不能仅依靠农业。无论是发展乡村旅游还是其他特色产业,良好的环境和富有魅力的文化才是吸引年轻人回到地方的两大重要因素。中国农村如今越来越宜居,而通过新媒体手段对地方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大,也吸引着更多人来到地方发展。 日本农村同样面临着很严重的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土居表示,近年来,日本年轻人对地方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考虑到更低的生活成本、更容易实现的个人价值等因素,日本出现了‘I型’去地方热。”据了解,此前,日本人口流动模式呈现“U型”,即在地方长大的年轻人因上学、工作等原因来到大城市,生活几年后选择重新回到地方,因路径呈现U型而得名。而“I型”指的是在城市出生、成长的人毕业后直接选择到地方工作、生活。“‘I型’去地方热不限于自己熟悉的地方或者故乡,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去处。中国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做‘内卷’,面对高强度的压力和竞争,农村或许有更多广阔的自我实现的舞台。”土居说。 为支持在华外籍博士生培养,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于3月29日至4月3日举办了“新汉学计划”博士生乡村振兴主题研修活动,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 4 大洲 16 个国家的28 名“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前往江西南昌、婺源、景德镇,深入体验中国陶瓷、茶文化,了解并学习江西乡村振兴脉络及经验。 |
2023-04-21
2023-04-21
2023-04-21
2023-04-21
2023-04-21
2023-04-21
2023-04-21
2023-04-21
2023-04-21
2023-04-21
2023-04-21
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