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3月24日电 题:聚产业、延链条、优服务——探寻吉林西部风电场造价减半的“门道” 新华社记者李双溪、姜明明 记者近日在吉林西部采访发现,当地风电场每千瓦的造价成本几年内降幅达50%。在这背后,是当地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聚集、完善产业链条、优化助企服务的系列举措,使得风电生产成本一降再降,让清洁能源发电显示出更大的价格优势。 三月春风正盛,在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华能什花道风电场,110米高的风机叶片飞转,源源不断的风电从这里产生,通过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送往山东青州。 吉林省通榆县华能什花道风电场航拍照片(2023年3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姜明明 摄 记者在该风电场的监控室看到,89台风机的运行情况、发电量等参数一目了然。据介绍,该风电场已经实现了“无人值守”——每天由机器人定时巡查发电设备运行情况,并可以通过手机软件直接查看风机参数,实现远程操控。 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检修中心支部书记王玲山介绍,近年来,风电场每千瓦的造价成本从1万元降到5000元,风电的发电成本低于火电。 造价减半的背后,是风电装备制造业靠近客户布局。在距离风电场20多公里的通榆县城区,一条风电大路两旁布局了20多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东方电气、三一重能等企业已落户于此,90多米长的风机叶片像巨大的白鲸横卧在道路两旁,等待装车运走。一支这样的风机叶片运费往往占成本的四分之一,就近生产可以减少运输费用。 在通榆县三一风电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机器人正在快速作业。这是2022年8月刚刚建成投产的零碳项目。公司行政经理陈永春介绍,项目投产后,实现了产值的翻倍。“2020年,我们的年产值在5.6亿元。2022年零碳项目投产后,产值达20.8亿元。”陈永春说。 通榆县三一风电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内工人在生产(2023年3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姜明明 摄 “贴近客户生产,能够让我们降低成本,更具有市场竞争力。”通榆天能重工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宏宇说。去年生产高峰期间,企业场地摆放不下生产的风机塔筒,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通榆县经济开发区为其免费提供存放场地。 “今年接了299套订单,价值6.7亿元,快做不过来了。”吉林重通成飞新材料股份公司大安公司副总经理黄克群说。去年,该公司的旧厂房已经无法满足80米以上的风机叶片生产需求,为此,大安市政府投资3亿多元为其建设厂房,并以每年2000万元租给企业使用,让其能够节约建设成本,快速投入生产,抢占市场份额。 吉林重通成飞新材料股份公司大安公司生产的风机叶片(2023年3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姜明明 摄 通榆县项目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产业链不断延长和完善促使各家企业资源互补、联动发展,在降低各项成本的同时,生产灵活性也不断提升,实现全链条降低风电的生产成本。 2022年,吉林省全年风光发电项目建设装机约600万千瓦,新增并网490万千瓦,超过“十三五”期间风光装机并网总和,累计并网突破1500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17%。 |
2023-03-24
2023-03-24
2023-03-24
2023-03-24
2023-03-24
2023-03-24
2023-03-24
2023-03-24
2023-03-24
2023-03-24
2023-03-24
2023-03-24
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