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守护民生之本
来源:《瞭望》  作者:  2023-03-14 09:57:05

◇今年春节后开工不到两周,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的招工就基本招满,不少新员工的工服都来不及备好。奥马冰箱董事长助理习忠华说,今年计划招1700人,实际逾2600人应聘,是计划数的1.5倍

◇就业空间既要稳存量,也要扩增量。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开拓出更多新岗位,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增长极

◇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型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新能源、智能制造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河南、天津、广西、内蒙古和重庆等省份在公务员省考招录中,把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引发社会关注

◇帮助劳动者在产业链上接受集约化技能培训,符合产业上下游企业通用的技能要求,可以提高收入和工作稳定性

◇面向未来,我国制造业的技能化、数字化、智能化将日趋明显,技能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也正在随之迭代更新,帮助更多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双优先”理念,突出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这一重要定位。

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达到1662万人,规模创近年新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

随着就业优先一揽子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调整优化,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活动有序开展,将有力促进就业形势持续回暖。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陈云分析,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国就业形势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企业和劳动者对未来信心更足;二是大量农村务工者春节后返岗复工时间早,返岗比例较高;三是线下线上各项招聘活动较活跃,尤其东部省份企业招工早,很多企业春节前提早启动劳务洽谈,节后立即组织定向输送。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拓展就业新空间、消除就业歧视、强化技能培训,成为做实就业“双优先”的关键所在。

有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今年春节后开工不到两周,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的招工就基本招满,不少新员工的工服都来不及备好。奥马冰箱董事长助理习忠华说,今年计划招1700人,实际逾2600人应聘,是计划数的1.5倍。

招聘活动的火热,这并非个例。截至2月底,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服务活动4.6万场,发布岗位3200万个。3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说,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就业市场平稳有序,好于预期。

春节前后,是劳动者换岗流动的高峰期,企业开工复工的转换期。各地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活动全面铺开,劳务输出地、输入地加强劳务协作,推动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

今年就业的良好开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强化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围绕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人员,各地各部门建立台账式的管理机制,构建清单化的服务模式,健全兜底帮扶体系,完善就业援助制度。

以尽最大努力帮助青年群体顺利就业为例,从《“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促进青年就业,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释放更积极的政策信号。

去年以来,强政策、拓岗位、优服务、兜底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多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共同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顺利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将岗位信息、指导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送到毕业生身边;教育部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万企进校园”招聘活动,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共青团中央2023年以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和毕业一年内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为重点对象,开展就业帮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说,从一揽子就业优先政策的落地情况来看,各个职能部门、广大企业、社会组织等协同发力,聚焦就业重点群体,多渠道扩展就业岗位,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更有力地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就业出现新增长极

“今年,我们公司新租了一个厂房,增加产线20条,整体产能将扩大到6倍以上,员工数量增加2倍。”广东汇创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涛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营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当前订单激增、生产火热,对技术工种需求大增。今年春季招工时,求职者如云。

“这三年,东莞的用工需求总体稳定在18万人规模,但用工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技工需求增长,普工占比下降。”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赵丽萍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东莞普工需求占比同比下降14.04%,技工、管理类工种需求占比上升,同比分别增长3.62%、10.42%。

就业空间既要稳存量,也要扩增量。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开拓出更多新岗位,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增长极。

分析近年来发布的新职业,主要涉及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社会服务需求等。这些新职业的产生在挖掘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就业新选择。

以数字经济孕育的数字职业为例,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其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

从产业分布看,大部分数字职业集中在数字技术应用业领域,如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领域,如智能楼宇管理员、互联网营销师;还有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领域,如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

陈云说,短期来看,今年春招部分服务业较快恢复,吸纳就业较为明显。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型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新能源、智能制造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权益保障覆盖更广

如今,在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在工厂的厂房车间,在商业楼宇的保安、保洁等岗位上,甚至在街头巷尾的快递员和外卖骑手中,都能看到不少大龄农民工奔波的身影。

2022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包括“尊重大龄农民工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等,大龄农民工就业迎来强政策支持。

增强劳动者就业权益保护,促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是就业优先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河南、天津、广西、内蒙古和重庆等省份在公务员省考招录中,把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引发社会关注。

2022年7月,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海南、重庆、四川7省市启动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选取出行、即时配送、外卖、同城货运行业部分较大平台企业就业的骑手、司机等群体人员开展试点。根据政策,职业伤害保障费用由用工方缴纳,就业人员个人不缴费。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加强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有助于筑牢平台经济就业蓄水池。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从多方面加强平台就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

“维护好各类平台就业者的劳动保障权益,事关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李长安说,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同时采取灵活性政策,健全完善适合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劳动用工特点的参保缴费政策和管理制度体系,实现新业态从业人员应保尽保。

技能培训走深走实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发展重大需求,急切呼唤着更多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这对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明确规定,“十四五”时期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区域特色培训品牌——广东落实落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全省累计培训906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304万人次;围绕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以及文旅、康养、体育等重点领域,四川省2023年起开展技能四川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山东打造四类“鲁菜师傅+”培训项目,推动鲁菜师傅与菜品预制、山东手造、电商直播、文化旅游有机结合……

聚焦培训需求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等难点,各地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效率。

“我们注重从技能人才的引、育、留上找问题、找出路,配合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的提升。”广东三合人才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该公司总经理吴广省说,公司利用珠三角产业结构齐全的优势,帮助劳动者在产业链上接受集约化技能培训,符合产业上下游企业通用的技能要求,可以提高收入和工作稳定性。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已经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需求端的变化。随着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青年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这是供给端的变化。技能培训,就是要提高产业转型升级与人力资源升级之间的适配度。

陈云说,面向未来,我国制造业的技能化、数字化、智能化将日趋明显,技能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也正在随之迭代更新,帮助更多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