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世界黑土地保护贡献方案
来源:新华社  作者:  2022-12-06 09:23:17

新华社哈尔滨12月5日电(记者王建、孙晓宇、黄腾)12月5日是第9个世界土壤日,今年主题为“土壤:食物之源”。正值寒冬,中国东北黑土地进入冬闲时节,为明年的粮食生产积蓄动能。

黑土作为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适宜耕作,是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根基。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院长刘杰说,世界黑土主要分布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大平原、美国向北连至加拿大的大平原、中国东北地区和南美洲阿根廷至乌拉圭的潘帕斯草原。

中国东北黑土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辽宁省东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东北大粮仓是中国粮食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以及气象灾害等加大世界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守护好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地,尤为重要。

近年来,中国东北黑土区多措并举加强黑土地保护,夯实粮食稳产基础,为世界黑土保护贡献“中国方案”。

日前,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宝清镇双泉村的一处稻田内,今秋深翻、深松后的黑土,在阳光下油黑发亮。“秋收后将秸秆深翻还田,明年春耕时再用腐熟剂加快秸秆腐熟,让耕地肥力更强。”双泉村党支部书记王立波说,此外还结合了粪肥还田、大豆玉米轮作等方式保护黑土地。

“地里有机质增加了,种出的水稻品质好、产量高,今年水稻亩产达到1200斤左右。”王立波说。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黑土区核心区,耕地面积2.579亿亩,居全国首位。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的56.1%。

近年来,黑龙江省探索形成以秸秆翻埋还田、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覆盖免耕等为主的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和原茬打浆还田为主的“三江模式”,成为中国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

保护黑土地,要坚持科技先行。在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土壤化验室内,农技人员正对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粉碎。

“10月下旬以来,我们共采集、化验600份土壤样品,明年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用肥效率,减少土壤板结。”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王伟说,这次对黑土耕地的全面“体检”,还可以有效摸清耕地质量现状,逐步建立耕地质量数据库。

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侵蚀沟则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形式,会造成黑土层逐年变薄,土壤有机质流失、耕地支离破碎。

不久前,记者在黑龙江省拜泉县三道镇战斗村的侵蚀沟治理现场看到,几名工人正沿着侵蚀沟沟底将两指粗的柳条纵向排开,每隔两三米又用柳条横向压住,并打下木桩固定,形成柳编。

“我们采用连续式柳编跌水模式,雨水在编织好的柳条上流淌,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拜泉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春山说,柳条在侵蚀沟里生长形成灌木丛,将进一步起到拦截水土的作用。

据统计,2021年以来,黑龙江省共落实国家、省级、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28亿元,治理侵蚀沟1.08万条。

为保护利用好黑土地,今年黑龙江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的责任分工体系,确保黑土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四方台区太保镇一处农田旁的荒坡,镇级田长、太保镇党委书记秦铁军站在一棵榛子树旁,拨开土地上覆盖的致密的草层,“在荒坡上种草、植树,不仅榛子树长高了,草层也变得越来越密实,有效减缓了水土流失。”

中国通过立法方式,为保护利用黑土地提供法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黑龙江、吉林等省份分别出台了保护黑土地地方法规。

“世界四大黑土区,中国是唯一在国家层面专门立法保护黑土地的国家。”刘杰说。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韩贵清表示,中国一系列黑土地保护措施,为全球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中国方案”,将进一步提高中国东北粮食产能,让14亿多人的“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