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安曼8月10日电(记者冀泽)约旦东部有条纵贯南北荒漠的“沙漠公路”,最北端为约旦-叙利亚口岸。抵达口岸前10公里,有一条东向岔路通往扎塔里难民营——约旦境内最大的叙利亚难民营。34岁的叙利亚人祖阿比未曾想到,她独自带着四个子女在此生活了近10年。 “我离开叙利亚的时候,曾以为最多两个月就能回家,连小女儿的鞋都没带。”祖阿比日前告诉记者。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为躲避战乱,祖阿比带着孩子们于2012年来到约旦。 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大力支持反对派武装,试图推翻叙政府,导致叙利亚局势持续动荡,无数叙利亚人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1350万叙利亚人被迫离开家园,超过其战前人口半数。 为接收大量叙利亚难民,扎塔里难民营于2012年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10年过去了,尽管这里与祖国只相隔10公里,但许多叙利亚难民仍未能踏上归家之路。 “我还没有做好回家的准备。我的家在战争中被摧毁,什么都没有剩下。”祖阿比说。 祖阿比刚来时,难民营只有帐篷,用水都很困难,但在这里她找到了更为珍贵的东西——安全。“那种感觉就像有人从井里把我的孩子救了出来,”讲起当时的经历,祖阿比热泪夺眶而出,“那是我永远不会被抹去的记忆”。 10年来,在联合国难民署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共同帮助下,难民营的帐篷陆续替换为预制板房,还建起了医院、学校、足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最多时接纳了12万多名叙利亚难民。 在联合国难民署约旦办公室对外关系官员穆罕默德·塔希尔看来,这10年间的变化并不值得庆祝,因为“叙利亚难民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他表示,从难民营建立之初,难民署就没有将此作为永久安置点,建立难民营只是一种应急措施。难民们希望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必须为他们找到长远发展的出路”。 难民署日前发布的调查显示,大部分难民仍希望未来能够返回叙利亚。虽然大多数人认为目前叙利亚仍然不安全,但回到祖国的渴望依然强烈。祖阿比也在期待着叙形势好转,“我不愿再回到恐惧与不安之中”。 约旦记者协会媒体人士、政治分析家拉瓦什德说,许多叙利亚难民至今仍未回家,是因为叙经济状况可能在未来几年难以恢复,而美国的单边制裁是制约叙经济恢复的重要因素,“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叙利亚实施制裁,最大的输家是叙利亚普通民众”。(报道员:巴塞勒·库勒;剪辑:王沛;编辑:马晓燕、程大雨、聂云、张炼、赵嫣、何梦舒)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
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