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7月25日电 题:河南:抓机遇崛起开新局 埋头干发展更出彩 新华社记者林嵬、刘怀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河南考察、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寄予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的殷切期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河南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在新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新气象。 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近日公布一则喜讯: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762.61亿斤,单产447.25公斤/亩,总产量和单产再创新高,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其中,小麦总产量762.54亿斤,同比增长0.3%。 “今年全省二等及以上小麦占比达95%以上,其中一等小麦达到76.3%,是近10年来占比较高的年份。”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徐富勇说。 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张湾村,种粮大户赵建成在整理仓库里的化肥,准备夏收之后的夏种(2022年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南阳市唐河县种粮大户赵建成流转、托管土地1100多亩。“扣除成本,今年每亩小麦能挣700多元。”赵建成说,种粮大有希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扎根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河南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持续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河南2012年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7580万亩,全省耕地质量等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攻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 这是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拍摄的土壤改良示范田(2022年5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在稳定小麦生产的基础上,2016年以来,河南以豫北、豫中东强筋小麦种植区和豫南弱筋小麦种植区为重点,引导农民规模连片发展强筋、弱筋小麦。6年时间,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由600万亩发展到1628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9%。 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08.84亿斤,连续多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河南不仅解决了自身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左右。 创新发展高端制造 盾构机工艺复杂,长期以来仅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制备技术。从2008年研发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到接连推出国内最大直径硬岩盾构机、世界超大断面矩形盾构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近年来,位于郑州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在盾构机领域刷出新高度,品牌叫响海内外。 工人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机总装车间作业(2020年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时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河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入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支持制造业“头雁”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整合国内外优质品牌资源,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设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培育品牌产业集群。现今,全省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2个万亿级及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宇通客车等一批“老字号”品牌擦得越来越亮,民权制冷等越来越多的新品牌迅速崛起。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指出,“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在查看尼龙丝道(2019年3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走进平煤神马集团的尼龙产品展厅,映入眼帘的除了各种化工原料,还有飞机轮胎、高档汽车轮胎、高铁轨距挡板等。作为传统能源化工国企,该集团近年来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通了从煤焦到尼龙化工、碳材料、硅材料和氢能等多条煤基产业链。 “我们构建起煤焦、尼龙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体系,正着力打造千亿级尼龙产业,非煤产业收入已占全集团80%左右。”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李毛说。 河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8300多家、15100多家。数据显示,河南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00亿元。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近年来成功研发出全球采高最高液压支架、国内首款无人驾驶纯电动拖拉机等产品,在高铁轴承、光互连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正引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54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河南虽然不沿边、不靠海,但近年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在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外开放呈现新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加快对外开放提出要求:“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中国郑州至芬兰赫尔辛基的中欧班列驶出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圃田车站(2020年11月20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7月18日,75175次班列满载1200吨货物,从郑州圃田站驶往塔什干,中欧班列(郑州)迎来开通9周年。9年来,中欧班列(郑州)时速从80公里提升到120公里,形成“7个口岸出入境、16条线路直达”的线路网络,业务覆盖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突破6000列。 “班列既给内地老百姓带来丰富的进口商品,也让河南制造的更多产品卖到国外。”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车务段圃田站站长杨华说。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在为一架俄罗斯空桥货运航空公司货机装货(2021年12月30日)。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近年来,河南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重点推动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河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四条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明显,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已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前40强,跨境电商在全国首创1210网购保税备货进口模式,2021年全省铁海联运班列开行达11.2万标箱。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如今河南已经建成3个国家一类口岸、9个功能性口岸、6个海关指定监管场地、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成为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内陆省份。 河南省郑州市“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一角(2016年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河南自贸试验区创新建设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等五大服务体系,优化开放环境,累计形成470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商事制度改革、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领域制度创新成果斐然。 郑州中原新丝路国际多式联运公司董事长栗亚冰说,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推行的RCEP企业服务等措施,为企业提供原产地证书签发、协定关税查询等涉外综合服务,大大促进了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内景(2018年1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据郑州海关统计,河南进出口总值2012年是517.5亿美元,2021年达1271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从2012年起,河南进出口总值已连续10年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并于2020年跻身全国十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埋头苦干中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