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达到100万。在华盛顿,白宫降半旗悼念新冠逝者。美国总统拜登12日在白宫网站发表声明:“今天,我们纪念一个悲剧性里程碑:100万美国人死于新冠。” 这着实是人间悲剧,但是美国一些政客并没有反思和检讨,却选择“躺平”,用“与病毒共存”来自我安慰。 今年以来,美国持续放开疫情管控措施,这是否换来了经济繁荣发展呢? 美国一季度GDP负增长 远低于预期 当地时间4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按年率计算下降1.4%,远低于经济学家普遍预测的增长1%。这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萎缩,经济衰退的警报再度响起。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九方智投首席经济学家肖立晟认为,当前美国经济整体处于扩张后期的下行期,已过高点,但仍处于过热状态,2022年下半年或将进入经济持续下行的阶段。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副教授何敏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从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的GDP分项数据来看,造成GDP下滑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导致GDP削减3.2个百分点。企业库存投资放缓是美国第一季度GDP下滑的另一个原因,主要是由于汽车批发商、经销商和零售商等的采购库存投资减少。此外,政府支出尤其是联邦政府国防支出减少,以及个人消费支出的减少,也是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GDP下滑的原因。随着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俄乌冲突升级震动了天然气和石油等世界能源市场,粮食和生物质能源价格也持续高涨,美国个人消费支出较上季度下降2.5%。 通胀居高不下成为美国经济突出问题 5月11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8.3%,仍处于高位。美国3月CPI同比涨幅为8.5%,创40年来的最大值。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民调显示,随着汽油和食品价格飙升,大多数美国人表示,经济状况导致他们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改变了购买食品杂货的习惯,大幅减少了开车的次数,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寻找可负担的住所方面存在困难。 何敏认为,造成美国经济通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下需求远超供给。因此,美联储正试图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需求,进而抑制通胀。目前,美国部分关键产业的供给并未赶上需求的增加,原油和天然气产量、汽车产量等都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无法满足增加的需求,而产业供给的增加又受到劳动力供给的限制,助推通胀压力。 肖立晟对人民网记者表示,从美国经济的整体需求和自身经济周期的角度看,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上升叠加政府开支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令美国经济处于持续过热的状态,投资、居民消费相对来说处于需求较旺盛的阶段,引起商品价格快速上涨。 纵观当前国际局势,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叠加西方对俄制裁等因素严重影响全球贸易正常运行,全球产业链价格处于高位、供给面压力增大。肖立晟指出,上述因素叠加美国的强刺激以及“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去年年底开始美国通胀持续攀升。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毛羽丰博士认为,目前美国的高通胀是需求扩张型通胀和成本拉升型通胀的叠加。疫情初期的刺激计划形成了需求扩张型通胀,俄乌冲突等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则推高了能源、金属、粮食的成本,形成了成本拉升型通胀。 毛羽丰指出,目前美国经济困境主要是疫情导致的美国经济自身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美国通胀一直居高不下,形成于疫情暴发之初的供给侧,发展于控制疫情和刺激经济复苏的无限制量化宽松,强化于俄乌冲突地缘政治事件的发酵,以及“内病外治”、寻求向外转嫁经济矛盾的各种制裁与经济博弈中。 美联储加息能否抑制通胀 仍有待观察 为应对通胀压力,今年以来,美联储持续加快加息、缩表步伐。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0.75%至1%之间,创下2000年以来单次加息最大幅度,并同时宣布将从6月1日起缩减资产负债表,以遏制通胀。 肖立晟指出,美联储加息能否抑制通胀有待进一步观察。“美国通胀来自需求端和供给端两方面的压力,而加息等货币政策对供给端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他指出,在经济下行和高通胀的双重作用下,如果美联储试图通过持续加息以抑制通胀,将极大影响美国经济的稳定性,甚至不排除引发较大规模的衰退。 毛羽丰认为,美国政府债务高企,财政政策空间有限,而加息等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急刹车”作用,难以应对疫情之下需要兼顾的多重目标。 针对未来美国经济何去何从的问题,毛羽丰认为,美国无法形成长效、稳定、统一的疫情防控措施,各州各自为政,政策在时间上也不连续,这从长期来看,对经济可能是不利的。 美国当前的经济困境表明,在新冠肺炎病毒仍在快速传播且不断变异、疫情防控形势面临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躺平”的风险是巨大的,时紧时松的疫情防控措施,恐使经济复苏的路径更加曲折。 |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
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