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吾乡)再访“三川”,震区民众讲述生活新变 中新社成都5月12日电 题:再访“三川”:震区民众讲述生活新变 作者 贺劭清 单鹏 急促的地震预警倒计时警报响彻校园,用书本护着头部的学生们从教学楼鱼贯而出……这是北川中学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一次校园应急疏散演练。 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老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新县城震后整体异址重建。中国侨联联合全球华侨华人之力援建的北川中学,成为北川新县城第一个开工的项目。 “学校建筑的抗震烈度达到8级,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说,学校每周放假前都会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3分钟安全教育,“是小事,但往往问题就出在细节上。” “伤痛也好、成功也好、幸福也好,无论发生什么,人都要向前看。”刘亚春曾在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现场一夜白头。他感叹,北川青年要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不是专业与学校的较量,而是要记住昨天的事,做好今天的事,思考明天的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北川中学学生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也有不少学生抓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留在家乡,共建更加美好的新北川。这让刘亚春十分欣慰。 在距北川近200公里的广元市青川县,农户们正娴熟地运用“短视频+科技+电商”的方式,在云端为大山土特产找销路。一家现代化养蜂场内,“85后”电商创业者王淑娟正在用割蜜刀熟练切割蜂巢蜜。这一画面被手机记录下来并发至网络平台,吸引了天南海北的网友观看。 抱着“距家人更近一点”的想法,王淑娟于2013年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到青川县创办土蜂繁育基地。搭乘电商东风,王淑娟很快把蜂蜜年销售额做到了一千万元人民币以上,成为远近知名的“新农人”。 “我回来的这十年是家乡变化最大的十年,电商打开农产品销路,让青川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生产更科学,管理更规范。”王淑娟说,目前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已将蜂场的传统蜂箱改造为数字蜂箱。在她的规划中,未来消费者可以一边品尝蜂巢蜜,一边用手机查看蜂场状态,亲眼感受汶川震区的“甜蜜变化”。 同样感受到家园美好之变的,还有家住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的地震遗址讲解员沈文娟。这十年来,随着都汶高速、汶马高速相继通车,汶川县旅游产业实现长足发展,绿色生态康养游、爱国主义研学游、藏羌文化体验游、鲜果采摘农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给汶川注入了新活力。全域旅游大潮下,沈文娟工作之余在映秀镇东莞大道新开了一家“大树”烧烤店,旅游旺季生意兴隆。 映秀镇地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重建时,映秀镇保留了漩口中学等地震遗址,并修建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在漩口中学废墟前,沈文娟为游客讲述映秀受灾、救灾和重建的故事已有十年之久。每当讲解结束时,她还会带游客去遗址旁的岷江边走一走,欣赏沿江而建的民居,看看映秀人如今的生活。 “这里的人们把关于那场地震的记忆埋在心底,走向新生。”沈文娟说,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到映秀,大家不仅为了缅怀这片土地沉重的过去,更是从历史中寻找面对未来、绝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动力”。(完) |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