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创新教育仍存实践困惑 专家:不同学段应有“私人定制”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王延斌  2022-01-14 09:53:18

实施创新教育

不同学段学生应有“私人定制”

◎本报记者 王延斌

最近一阵子,科技教育专家陈明泉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走遍山东省内各大中小学校,向学生们科普什么是发明创造教育。“创新是什么?它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创新?”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他的课件中。

培育学生创新素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但在科普的过程中,陈明泉常常感到,在当前国内各地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和实践困惑。

此前,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贯穿大中小幼各学段,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发现、培育和评价的科学机制,实现不同学段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互通衔接。

1月6日,山东省教科院组织召开山东省首届高中校长十人论坛,邀请在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较好成效的高中校长与会,宣传、贯彻、落实《意见》。会议的共识之一便是:“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工作要因地因校实施,面向人人,推进教学民主,倡导科学家精神,注重跨学科学习和创新文化建设。”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申培轩表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不同类型、不同学段教育的特点,整体谋划、分类设计、一体推进。”

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发展已成共识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对于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教育应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教育领域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改革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尊重个性发展,强化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此背景之下,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已成为国内社会及教育界的共识,是未来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此前在创新教育工作中,有些地方往往只关注创新素养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最为常见的是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在培育创新人才的计划中,往往更多地关注拔尖创新人才,创新素养教育只是面向少数学生,甚至是极少数拔尖人才;往往只关注某个学段,大多是聚焦于中小学教育阶段,或是只关注学校教育系统。

拿到这份4878字的《意见》后,记者发现,《意见》全面涵盖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实践创新等各种类型、各个领域的创新素养,真正把创新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培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认为创新素养是每个现代公民都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目标是全体学生创新素养的普遍提升,是面向人人的普惠性教育;将大中小幼一体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衔接贯穿始终,而且注重对于创新文化的培养。

不过,将创新素养培养工作贯穿大中小幼各学段,也并非是一道简单的“加法”,而是应该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性格特征,制定不同的培养方针,尊重教育规律,建立多元化的创新素养培育体系。

如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应以激发创新兴趣为主,注重游戏活动,培养想象力,保护好奇心,加强创新体验;小学阶段以培养创新意识为主,注重养成学生广泛学习的兴趣和注重探究的意识;初中阶段以培养创新思维习惯为主,加强创新技能训练,初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高中阶段以培养创新志趣为主,注重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能力,逐步完善创新人格;高等教育阶段以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主,注重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自主创新的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

让创新素养培育真正落在实处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竞争,背后是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力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意见》提出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面向人人、坚持因材施教、坚持协同培育。

业内专家表示,从“知识导向”转变为“素养导向”,是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共同做法。创新素养是学生诸多素养中的关键,在核心素养的所有构成要素中处于统领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创新素养培育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校长以及教师的议事议程。

《意见》明确了创新素养培育的要义,即着力于创新人格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实践的开展,这种从“素养”出发、注重完整的“人”的培养思路,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潜心研究各类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贯彻因材施教理念,为不同学生提供合适的创新素养发展机会,对科学推进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工作、建立系统性的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具有引领性的积极作用。

相关专家表示,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创新教育唯一能够冠之“体系建设”的专门文件,走在了全国前列。

政策有了,如何落地也是一大难题。

记者注意到,山东省教育厅集中精干力量,从全省高校、教科研院所抽调专业人才,组建了工作专班,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如整理分析关于创新素养培育相关的学术研究文献、到各个学校实地调研、邀请校长、专家研讨创新素养培育的先进理念、做法和发展趋势等。

具体而言,《意见》科学编制创新素养培育地方课程,建设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课程资源库,设立省级学生创新项目孵化库,遴选一批省级创新素养培育基地和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组建一批省级创新人才培育学院,探索建立对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课题研究等优秀成果的省级认定机制,组建山东省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单列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专项等。

这些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保证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工作能够真正落在实处。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