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薪酬不要“心愁”:农民工腰杆更直了
来源:社会  作者:李钧德、谢建雯  2021-12-23 08:48:11

随着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开通和常态化治理,投诉渠道更通畅,打击恶意欠薪的拳头更硬了

要薪酬不要“心愁”:农民工腰杆更直了

在电话里再三确认3万多元工资发放到账后,刘学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历时近一年,她终于为这些江苏女工要回了血汗钱。

刘学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的办案人员。年初,她从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接到此案时,李春侠等人在灵武市务工应得的6万多元工钱已被拖欠三年,过了受理时限。通过实地排查投诉人口述的工程项目、顺着一个拉黑的电话号码,她迅速锁定欠薪事实。

因为欠薪地在宁夏、投诉人在江苏、被投诉人在浙江,局里专门发了跨省协办函,与浙江当地联合办案,还多次给被投诉人打电话,告知劳动报酬支付义务和违法欠薪成本。

“那个外地老板最终做出承诺,分两次兑现了工钱。”刘学宁说。

新华每日电讯走访发现,年关将至,农民工群体索要劳动报酬现象迎来高峰,各地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也进入攻坚期。而随着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开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施行,如今农民工投诉渠道更通畅,腰杆更直了,基层劳动监察人员执法有了依据,拳头也更硬了。

打击恶意欠薪的拳头更硬了

“持正义秉公执法,为民工讨薪。”在送给灵武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的一面锦旗上,李春侠等12名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女工这样写道。

“锦旗上写的是我们的心里话。我们没啥文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真要回了钱,特别感谢。”李春侠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领到第一笔工钱后,大伙儿就商量着千里寄锦旗。

在这个基层单位,这样的锦旗足有两大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这些锦旗沉甸甸的,是责任、也是动力。”灵武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副局长王自钧说。

岁末年初是农民工讨薪高发期,记者近日在灵武市、石嘴山市等地劳动监察部门走访看到,来讨薪的农民工却很零星。“治理欠薪常态化,平时动静大,年末动静就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局长马虎杰说。

未到晌午时分,45岁的重庆人朱继建拿着一面写有“铁腕出击护正义,神速排解烦薪事”的锦旗,来到马虎杰所在单位。“快过年了,要钱联系不上包工头。谁知道头天报案,第二天就拿到了1万多元工钱,这下心里踏实了。”朱继建激动地说。

一面面锦旗上有农民工对基层办案人员的感谢,更是国家根治欠薪取得积极成效的缩影。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的“高压态势”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出台,各地劳动监察执法部门紧抓源头治理、常态化治理,确保农民工群体流汗不流泪,回家过年不愁“薪”。

以宁夏为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为3000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近3500万元。全区欠薪案件数、涉及人数和金额已连续四年大幅下降,其中欠薪案件数年平均降幅43%,根治欠薪工作形势稳中向好。

灵武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局长苏银浩说,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开通后,农民工投诉举报更多了,办案人员任务更重了,但却“更好干了”。他说,过去执法全凭一张嘴、两条腿,现在有了法律依据和自由裁量权,打击恶意欠薪、非法讨薪的拳头更硬了。

“去年我们提前半个多月实现了根治欠薪‘两清零’目标,今年也能提前。前些年,我们办案人员大年三十还在单位帮农民工数钱发工资,用别针别好后把人安顿到火车站。这几年,他们除夕当天也能回家吃饺子了。”王自钧说。

“联合坐班”解“薪”忧

根据国务院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要求,各地区要坚持早预防、早介入、早化解,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及早开展隐患排查化解。要求直指源头治理,在最先一公里帮农民工兄弟防堵欠薪漏洞。

对王自钧而言,一年之计始于冬。这些天,他正忙着从住建、交通等部门了解来年的重点工程,在项目动工前主动介入,想方设法排解欠薪隐患“治未病”。一开进场会,就通过“面试”项目经理、劳资专管员,了解企业有无欠薪历史等不良记录,审核项目资质;二看预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三看政府类项目是否有明文文件。

“只要牵涉项目拨款,政府会议纪要上必有一句‘先报人社部门’。我们把这一块拿捏得死死的,没有执法权,但有建议权,不合格的企业就要劝退。”王自钧说,“执法也是服务,这不是为难谁,而是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规范流程、查漏补缺,他们也很高兴。”

如何帮助企业规范流程、工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宁夏人社厅劳动保障监察局三级调研员马东璟认为,企业知法守法,工人懂法,还是要抓好企业培训和工地宣传两大阵地。

记者了解到,不少劳动监察部门每年都要进企业,培训劳资专管员、项目经理等,规范合同签订、工资发放、实名制管理等用工流程。还有一些劳动监察部门自制了普法微电影,通过小品、快板等形式进工地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甚至趁农民工冬闲时,送“法”进村、进社区。

“谁执法,谁普法。欠了工钱,我们要教工人怎么办、怎么打官司、怎么省钱打官司。”王自钧说,明年打算对劳资专管员等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企业评分评级,激励企业自觉防范欠薪风险。

发生欠薪后怎么办?记者在大武口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投诉受理大厅看到,除两个受理登记窗口外,还有三个公检法咨询窗口。马虎杰说,这是他们自2017年起探索建立的应急处置办公室,从每年11月持续到春节前,联合坐班集中解决年前各类劳资纠纷。

“各部门权责很清,不属于我们受理范围的,法院可以直接解答,提供免费法律援助或引导诉讼,检察院负责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起诉监督。”办案人员王建新说,过去老百姓总觉得政府部门间“踢皮球”“扯皮”,通过联合坐班提供一站式服务,既能让老百姓少跑路,又维护了政府公信力。

马虎杰说,过去他们总是被动地事后应付,很疲惫。现在通过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处理,常态化解决欠薪问题,年底反而轻松些。

雇佣双方都需学法懂法

近年来,各地欠薪现象明显减少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楼市降温和散发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欠款导致的欠薪源头风险增多,教培、餐饮等行业也出现欠薪问题;二是快递、外卖、网络主播等新业态领域企业欠薪问题有所抬头。

部分受访人士认为,新特点反映的还是雇佣双方“法律知识欠缺”的老问题。部分基层办案人员告诉记者,涉及个体经营单位如餐馆、互联网行业的欠薪案件,大多存在无劳动合同等违规用工操作,一旦发生欠薪,劳动者大多“口说无凭”,举证难,取证更难。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但经排查,今年灵武市网约车、快递等新业态领域从业者劳动合同签订率却仍只有13.24%。

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不懂法,不签劳动合同是为了规避社保;另一方面劳动者为了拿高工资不愿缴纳社保,更有些不想被劳动合同束缚,签订意愿低。“办案时,我们发现涉案雇佣双方都只顾眼前利益,都需要学法懂法、转变思想。”王自钧说。

部分基层办案人员坦言,劳动者经常举证苍白,执法人员办案有心无“力”。许多劳动者文化水平偏低,反映诉求都难,来报案时往往只有一张欠条、一个电话号码,有些甚至连自己在哪儿干活都说不清楚。

为此,今年灵武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特意用几页“大白话”,给农民工群体写了一封信,从进工地、实名制、发工资、留证据、打官司等环节,“手把手”教农民工依法理性获取劳动报酬,要薪酬不“心愁”,受累不受委屈。(记者李钧德、谢建雯)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