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 无偿献血中国位居全球前列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熊 建  2021-06-18 09:50:50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显示——

无偿献血,中国位居全球前列

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也不能长期保存。因此,足量、安全、持续的血液供应,是开展临床医疗救治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国家卫健委日前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2020年的1553万,增长了47倍,每千人口的献血率从1998年的4.8‰,提升到了2020年的11.1‰。“十三五”期间,全国采血量、采血人次比“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了17%和17.9%。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血液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在无偿献血、血液安全和临床用血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无偿献血人次和采血量实现20多年的增长

“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的人次数和采血量实现连续20多年的增长。”郭燕红表示,在去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全国无偿献血人次数依然达到1553万,采血量达到2636万单位,一共5272吨,采血量仅比2019年减少0.48%,没有受到疫情较大影响。

今年无偿献血的形势进一步向好,1—4月,全国无偿献血人次达到511.9万,献血量884.5万单位,共1769吨。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比2019年的同期分别增长了4%和4.5%。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建立了无偿献血工作制度,全国共建设血站452家,形成了以省级血液中心为龙头、地市级中心血站为主体、中心血库为补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血站服务体系。临床用血也实现了核酸检测全覆盖,确保血液安全。

为保障重点地区、重要时间节点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事故灾害的血液保障,中国建立了全国血液联动保障机制,强化血液调配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跨区域调配血液2463.6吨,有效保障了一过性、区域性以及偏型性血液供应紧张,实现了临床用血平稳供应。

健康的成年人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对于能否无偿献血,国家有严格的强制性标准,要求献血之前要做一般的物理检查,再回答50多个问题,方能确定能否献血。“按照我国健康检查要求和标准去做,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认为献血是安全的,不会影响健康。”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表示。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3%,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人体内的总血量大约是体重的7%到8%,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全身总的血量大约是3500到4000毫升。

“按照国家献血的标准——200毫升或者400毫升,如果按照400毫升算,就是10%,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13%的安全献血标准。”刘江介绍,人体循环血量有较强的缓冲能力,献血后,肝脾等器官的血液会及时补充,并恢复循环血容量,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改变。与此同时,肌体也会加快制造新的血液,血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补充。由于存在一些个体差异,有些献血者献完血后有短暂的头晕或者乏力,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很快就会恢复,“所以我们认为,健康的成年人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献血前后有一些简单的注意事项,例如献血前要清淡饮食,保持正常的睡眠;献血后24小时之内不要洗澡,不要让针眼遇水。此外,不要做剧烈运动,更不要大吃大喝,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就可以。

“回想起去年疫情形势最严峻的阶段,受人流管控措施的影响,街头血液采集一度面临困境。”郭燕红说,广大无偿献血者响应号召,戴上口罩走出家门,伸出手臂,献出热血。新冠肺炎康复者同样心怀感恩,踊跃捐献了恢复期的血浆,挽救他人的生命。“感谢千千万万的献血者,他们捐献了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了不可重来的生命。”

营造全社会尊重爱护无偿献血者的氛围

按照献血法规定,国家卫健委联合相关部门,每两年对无偿献血者进行表彰。2018—2019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奖人次数达到了60万,比上一届增长了51%。“从这样的数字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适龄公民积极参与到了无偿献血的活动中来。”郭燕红说。

除了国家层面的荣誉褒奖和鼓励,有的地方配套发布了一些地方性法规,规定医疗机构除保障急救用血以外,无偿献血者可以优先用血。江苏、浙江、海南等地对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获奖者实施“三免”——免公共交通费用、免政府主办的公园和景区的游览费用、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门诊挂号费用。北京对于无偿献血者还引入了保险机制,向献血者赠送保险。

“这些措施营造了全社会尊重和爱护无偿献血者的氛围,也弘扬了博爱、奉献、互助、友爱的无偿献血的精神。”郭燕红说,7月、8月即将到来,这个阶段既是暑期也是汛期,还是传统上的血液采集淡季,呼吁更多健康适龄的公民积极踊跃献血。

熊 建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