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话剧《结婚》等 方言演绎让戏剧别具魅力

来源:广州日报 | 作者:张素芹 | 时间:2019-02-15

粤语话剧《结婚》、四川话版《茶馆》、河南话演绎《一句顶一万句》……

方言话剧 诠释经典

在广州大剧院2019年的演出推介中,有不少方言话剧的“身影”。从3月份开始,香港话剧团情感力作《结婚》、河南方言话剧《一句顶一万句》、四川人艺版《茶馆》等剧目将陆续上演。如同在不少影视作品中,方言演绎让观众青睐,方言话剧也受到不少剧迷的喜欢——方言演绎并没有让话剧产生地域局限,反而体现了地方特色、地域风骨,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性格,也让作品更接地气,更有质感。

四川话版 《茶馆》,经典话剧植入巴蜀风味

将以传统京味儿著称的《茶馆》移植到四川,用四川话来演绎,会是一番什么样的风味?6月22日~23日,四川话版《茶馆》将登陆广州大剧院。

《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经典话剧作品,由北京人艺于1958年首演,是北京人艺的“看家大戏”, 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经久不衰的作品之一。 在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话剧《茶馆》首演60周年之际,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携手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李六乙倾情打造了四川话版《茶馆》,并于2018年展开全国巡演,这次即将演到广州。

四川和北京一样,都有深厚的茶馆文化,在四川籍导演李六乙看来,四川话本来具备的幽默风趣与老舍语言的幽默实际上有一种天然的契合。茶馆让人有安逸、舒服的感觉,是四川人的生活形态,也彰显了这种生活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这跟老舍先生的《茶馆》体现的思想也是天然的契合,从语言到文化特色到民俗展现,应该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

四川人艺版《茶馆》是回望经典,向经典致敬的,忠于老舍的原著,但也以真诚严谨的创作态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具有创新性与创造性的有效探索。除了导演李六乙,四川人艺还力邀了舞美设计严文龙、灯光设计胡耀辉、服装造型设计门晓光等业内顶尖人才,力求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体现四川话版《茶馆》的地域特色。

四川话版《茶馆》汇集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该剧目既忠实原著,又具强烈川味儿特色。北京和四川两地的茶馆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为了真正体现四川地域文化,剧中,四川盖碗茶取代北京大碗茶,四川特色竹椅取代北京长凳,甚至还有成都街头的老招牌与当地特色小吃等。剧中,春熙坊、钟水饺等舞台布景具有强烈的成都标识,再加之四川话诙谐幽默、风趣搞笑的特点,给周旋于各色人等中的掌柜增色不少。

这版《茶馆》还加入了地方特色艺术,幕间换场四川的“金钱板”代替原版说书人大傻杨的“数来宝”。“金钱板“起源于明清时期,常在四川茶馆中表演,充满四川韵味的艺术配合剧情,让这版《茶馆》洋溢着巴蜀风味。

四川话版《茶馆》里不但有成都方言,还有乐山方言、自贡方言,这些地方的四川话腔调各不相同。李六乙表示,四川话版《茶馆》在用四川的地域文化特征、形态表现的时候,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当代的表达。“一部经典剧作应该活在每个时代的舞台上,而不是尘封在书架上。越是经典的作品,越能够在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表达。”

四川话版《茶馆》去年在北京首演后引发了热议。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艺版《茶馆》中“常四爷”的扮演者濮存昕表示:“川版《茶馆》是超出任何人想象的一部作品。我为你们的大胆、勇气、演员发出的光彩而由衷高兴。”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表示:“打破一种不正常、习惯性的理念,为中国话剧打开了一扇门窗。经典绝不应成为固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