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也是训练项目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作者: | 时间:2018-02-23

吃饭,也是训练项目(五环札记)

本报记者 郑 轶

“你俩是不是有点瘦?”当中国队组合李纯键/王思栋走进混合区,迎面就是这么一个问题。绝非记者们“八卦”,放眼冬奥会男子双人雪车赛场,到处是膀大腰圆的外国运动员,中国队小伙虽然高挑健美,但“吨位”明显差了不少。

“我俩体重太轻了,平均100公斤还差不多。”王思栋有些苦恼,由于体重不足,他们的雪车比其他对手足足重了30公斤,从推车出发就存在劣势。怎么才能恶补短板?小伙子答得实在:“回去多吃多练呗!”

雪车是一项古老而经典的运动。早在1883年,英国人就把平底雪橇装上橇板,举行公开比赛,后来双人座、四人座的有舵雪橇相继问世。1924年法国夏蒙尼冬奥会上,瑞士人拿到第一枚雪车金牌。不过在中国,对雪车运动连“外行看热闹”都谈不上,从名称、器材到规则,几乎全是“冷知识”。

“两人跑着先后跳上车,嗖一下从冰轨上飞过,有点像游乐场里的丛林鼠。”略带调侃的观感,折射出不了解而带来的困惑。中国雪车队领队胡洁说,在德国第一次上赛道时,无论男、女队员,试练后都哭了,因为太恐惧。毕竟,追求速度快感的雪车运动在中国长期是空白。如今李纯键等运动员勇敢迈出第一步,曾经陌生的“冰上F1”终于走近了。

快,是雪车项目的魅力,也不可避免带来风险。平昌冬奥会男子双人雪车比赛时,德国队组合发生了侧翻,引得现场一片惊呼。但中国队组合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如果你真从事这个项目,掌握了技巧,雪车并没有传说中的危险,更多是体验激情与挑战性。”看来,积极参与才是打破“刻板成见”的钥匙。

其实,冬奥会每举办一次,国人对冬季项目就多了解一点。比如曾被戏称为“擦地板”的冰壶运动,随着近些年中国队选手“擦”进冬奥舞台,越来越多的人看出了门道和乐趣。透过冬奥会这扇窗,冷门项目得到关注,哪怕仅仅是从“看不懂”到“愿意看”,都是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潜在动力。

“听说夺得钢架雪车冠军的韩国队选手尹诚彬为了增重,每天要吃8顿饭。”离开时听到记者这句话,李纯键、王思栋笑着点头:“没错,吃饭也是我们的训练项目!”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23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