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医疗领域反腐

据媒体不完全的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公开通报被查的医院负责人已达到168名。尤其是7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后,几乎每天都有医疗系统干部落马。在医疗领域,这样的反腐力度、广度是空前的。

 资  讯 

西安市胸科医院院长李向前被查

即时 | 2023-08-13 08:46

据西安市纪委监委8月12日消息,西安市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向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西安市纪委监委指定管辖,目前正接受西安市蓝田县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0785ec6aed45d150faa7136832b5d5db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李向前 资料图

官网介绍显示,西安市胸科医院始建于1953年,系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李向前于198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市胸科医院(原西安市结核病医院)工作,2003年12月起担任医院院长。其中,2020年12月获西安市劳动模范称号。

今年4月,当地媒体发文称,西安市胸科医院招标“有猫腻”——2021年与2022年两次招标采购胃肠镜中,同医院、同品牌、同型号两次招标价格相差了305.9万元。

不久后,网络上流传出李向前被查一事,直至此次西安市纪委监委发布权威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8月11日,陕西纪委监委公布六大领域专项整治进展中医疗领域情况。

其中提到,今年以来,通过主动归还、冲抵住院费等形式,累计退还患者及家属“红包”3470个。截至8月上旬,全省各级共收到专项整治问题线索2521件,办结2371件,处理人员937人。47件问题线索移交至纪检监察机关。

内蒙古全面部署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即时 | 2023-08-13 09:43

原标题:自治区全面部署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卫生健康领域行风建设,整治全区医药领域腐败问题,自治区全面部署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8月10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向社会公布了全区卫生健康领域行风问题举报电话和举报平台。

据了解,按照国家10部门《关于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牵头,联合自治区教育厅、公安厅、审计厅、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中医药管理局、药监局共同印发了《全区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了全区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协作机制,并成立了协作机制工作专班。日前,9部门组织召开了全区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视频会议,在全区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此次集中整治范围包括:各级各类医药领域具有许可审批审核权限的行政单位,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药领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的社会组织、医药企业(药品试剂、设备器械、医用耗材等厂家)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经销商、医药代表等。分自查自纠、集中整治、总结整改三个阶段。(记者 王坤)


全网刷屏!医疗反腐“刮骨疗伤”,“疗效”显著 | 每日观察

即时 | 2023-08-13 09:39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吴黎明、白佳丽

“刮骨疗伤”,让医疗回归“治病救人”的初心 | 及时评论

连日来,医疗领域掀起的反腐风暴受到广泛关注,两组数字引发热议:先是“中纪委曝光一台直线加速器回扣1600万”,其贪腐数额之高令人触目惊心;后有媒体统计称,全国已有至少150余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

老百姓一向对医疗领域的腐败深恶痛绝,加大打击力度得到群众广泛支持,这从网民的反应就可以明显看出。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高尚场所,但近年来医疗腐败问题凸显,涉及医药购销、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方面,严重影响医疗系统公信力和患者权益。从过去的案件来看,医药领域贪腐有收受医药代表回扣或贿赂的,也有虚报费用、变相输送利益的。

医药领域与百姓息息相关,这一领域的腐败不仅会侵害患者权益,还可能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影响千家万户的幸福感。比如,医药流通及使用上的不正之风,让真正有疗效、体现经济性的好药进不了医院,加剧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当医院管理者或医护人员接受回扣或收受好处时,患者的健康和福祉就可能成为牺牲品。据媒体报道,涉案近3000万元的广东省中山市一医院院长被抓后,该院患者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应当看到,医疗系统内部腐败分子毕竟是少数,许多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医护人员也痛恨种种医疗腐败现象。一直以来,打击医疗领域的腐败并未停歇,但狡猾的不法分子总是不断变换手法试图逃避打击。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简单粗暴直接送钱送物的贿赂方式淡出江湖,部分医院领导、医护与企业间的“勾肩搭背”更为复杂和隐蔽,比如赞助所谓的医疗学术会议、请专家讲课付酬等,甚至有以比特币作为利益输送的形式。这些“捞利益”乱象,影响了整个医疗体系的社会声誉和医疗行业的正常运转。正所谓一家医院院长贪腐,一百个好医生都换不回信任。因此,广大医护对反腐风暴寄予厚望。

医疗系统专业性强,相对独立、封闭运作,医疗领域的贪腐与患者间,甚至与医护间可能都隔着“几道墙”,因此更具隐蔽性,打击有一定难度,需要久久为功。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又联合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7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强调“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这些都释放出了医疗反腐走向“深水区”的决心。

站在更高角度看,近年来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进一步缓解,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医保管理“九龙治水”等问题都不断得到解决……当下,对医疗领域展开反腐风暴,切实进行“刮骨疗伤”,可谓正当其时。让医疗回归“治病救人”的初心,还医疗系统一个清朗天空,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相关报道

院长被抓后,一医院人均就医成本降1400多元

来源:澎湃新闻、广东省纪委监委网站

近日,广东省纪委监委网站“南粤清风网”发布了一篇题为《清风正气看广东丨中山:以精准监督守护民生福祉》的文章,其中披露了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原党总支书记、院长罗勇受贿一案的部分案情。

文章称,6月26日,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原党总支书记、院长罗勇受贿案公开庭审,市卫健系统和案发单位共60多名党员干部现场旁听,深受警醒和教育。

文章披露,身为人民医院院长,罗勇本应医者仁心、济世救民,却初心泯灭、利欲熏心,从收受病人红包礼金、医药代表回扣到与医疗设备供应商结成“利益同盟”,收取设备代理商高额回扣,涉案金额2980多万元。回扣款及虚增的药物设备价格计入医疗成本,直接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南粤清风网指出,如今,“医蠹”被拔除,医院采购成本、群众就医成本明显下降。据统计,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今年1-5月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6.6%、21.4%,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公开资料显示,罗勇,男,汉族,1974年10月出生,广东顺德人,研究生学历,1997年8月参加工作,201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中山市民众医院副院长,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2022年11月,中山市纪委监委通报称,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罗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山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今年3月,中山市纪委监委又发布了罗勇的“双开”通报:经查,罗勇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红包礼金,进行权色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药品耗材供应、医疗设备采购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罗勇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廉洁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九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市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给予罗勇开除党籍处分;由市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中山市纪委监委今年4月27日曾公开通报披露了罗勇违规收受礼金问题。

通报指出,2020年至2021年春节、中秋节期间,罗勇先后4次收受私营企业主所送礼金共计2.6万元。罗勇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位于中山市坦洲镇,是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占地约60亩,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医院目前编制床位数400张,实际开放床位364张,业务科室设有14个职能科室、28个一级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全院职工580余人。

一县城整治医药腐败,403人主动退赃

来源:中国新闻网、云南省纪委监委网站、云南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极目新闻(记者:黄佳琦)

近日,云南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的一则题为《紧盯风险点斩断利益链!普洱市深入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文章。文章提到,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铲除盘踞该县医疗卫生领域近20年的行贿“毒瘤”。

按照纪检部门的介绍,景东县以乡镇卫生院“一把手”为突破口,查出以闫某为主导的云彤医药有限公司“围猎”腐蚀该县医疗卫生行业领导干部的系列腐败案件。

景东县医疗卫生行业腐败案在当地颇为知名。

根据《云南日报》今年2月的报道,过去两年间,景东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院长、3个分院院长全部“沦陷”,县中医医院原院长、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中招倒下”。

“犹如一场大地震,撕开了景东医疗卫生行业腐败的黑幕,而震中直指一位‘很会做人’的医药供应商。”

报道称,凭借“敏于察言观色、善于琢磨人性、精于笼络人心”的“本事”,闫某及其主导的医药公司持续“围猎”腐蚀景东医疗卫生行业领导干部,到案发前,他已垄断景东医药市场10余年之久,成功绘制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很会做人”的闫某被查是在2021年12月,当时,景东县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景东云彤医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闫伟涉嫌严重违法,向公职人员行贿,已被留置,配合调查。

此案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案情纷繁复杂,不过,专案组一圈圈收紧,一步步亮剑,将闫某的作案时间、行贿金额、“围猎”腐蚀手段层层剥开。

根据《云南日报》的报道,当时的调查发现,景东县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定制式”招标投标、“规避式”委托采购、“供股式”入股分红、“福利式”研讨培训等违纪违法问题。

报道分析,长期以来,不法商人想方设法“围猎”腐蚀拥有话语权甚至决定权的临床科室医生、药剂科负责人和院长,以此打通使用、采购、决策这三个医药购销的关键环节。因为禁不住利诱和软磨硬泡,一些人在供应资质审核和药品种类筛选、药品数量设定上,或一路绿灯,或少开普药、多开特药,或“提速冲量”。

此案发生后,景东县大力重整采购程序,报道称,以县人民医院为例,对设备、耗材采购实行公开征询,所有符合条件的供应商都可以参与进来;全部医用耗材由设备科统一采购,统一入库管理和统一出库,实行统进统出。2022年,医院召开采购征询会44次,节约设备、耗材采购资金1053万元,设备和耗材同比降幅达26%,做到了价格更低、质量更好、服务更优。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在2023年第9期的一篇报道中,也提到了景东县的医疗卫生系统反腐败案例。

景东县纪委监委以查处的不法商人闫某与部分医院领导干部沆瀣一气、牟取暴利,严重破坏医疗卫生行业政治生态的问题为典型,拍摄制作了《精明的“猎手”——云彤围猎记》警示教育片,并在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

“警示教育发挥了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的重要作用,会后主动找我们交代问题的明显增多。”景东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强大震慑下,全县医疗卫生行业有403人主动说明问题、退赃、上交不当得利。

周末谈丨医疗反腐,不只是一场风暴

即时 | 2023-08-13 09:39

医疗领域正在进行一场“全链条、全领域、全覆盖”的系统整治。

据媒体不完全的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公开通报被查的医院负责人已达到168名。尤其是7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后,几乎每天都有医疗系统干部落马。在医疗领域,这样的反腐力度、广度是空前的。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医疗系统的腐败问题经年日久,是这个行业的“疑难杂症”。从大的方面总结,其“病理”主要表现在药品采购配送、设备采购、耗材供应、工程建设几个方面。

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呢?从中纪委披露的一个案件便可管窥一斑,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一家医院以3520万元买入,中间的回扣竟然被医院负责人吃掉了1600万元。回扣比设备的价格还要高!

与之相比,药品采购配送方面的腐败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些成本几块钱的药,零售价能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到头来,这些本不该有的“成本”都转移到了患者和公共财政的身上。肥了一小撮人,让大多数人埋单。群众有意见,国家受损失。

来一场反腐风暴,把那些在黑暗深处的污垢都冲出来,同时形成一种有力的震慑——胆敢顶风作案,必严惩不贷。

当然,风暴之下,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讲,现在医药代表都不敢进医院了;有人说,不少权威专家都被抓了;还有人担忧,精英医生都跑到私立医院去了。一时间,这样的声音似乎让人很焦虑,甚至有些人心惶惶。其实,并不意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和当年“反腐会影响经济”“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之类的歪理如出一辙。

重症就得下猛药。医疗领域要给自己“刮骨疗毒”,需要这样一场风暴,将那些多年来依附在医疗行业上的灰色利益链条铲下来,同时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挺起来、严起来。

医疗反腐,不应也不会只是一场风暴,更需要关注和研究药品设备采购、医疗保险监管、公立医院补偿、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激励等一揽子问题,真正从制度、机制层面上完善监督、服务、保障体系,让医疗回归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本质和初心。

这些问题讲起来都不轻松,做起来就更不容易。腐败本来就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难题,医疗腐败还有其特殊性,治理起来就更棘手。

一个基本现实是,医疗卫生是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技术壁垒高,隐蔽性又强。莫说外行,就是“内行”,如果分属不同的业务领域,也往往有“隔山”之惑。就以医疗器械采买为例,招标单位负责人稍微改动个参数,就能把大部分厂商拒之门外,为“目标”厂商创造中标的条件,程序上还很难挑出毛病。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见的“萝卜招聘”,可医疗领域这种操作,因为极高的技术门槛,一般人很难发现,发现了也不容易认定。

基于此,从方法论上而言,医疗反腐必须惩罚和预防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强化刑事制裁,得有霹雳之势、雷霆手段,形成高压态势;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改变医疗行业封闭现状,提高透明度,加强信息交流,特别要把内部监督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内外结合,久久为功。

谈了“受贿方”的问题,还有必要说说“行贿方”的问题,后者主要是一些医药企业以及医疗设备、器械、耗材方面的企业。

为什么医疗行业中那么多企业要靠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方式竞争呢?说起来,颇有些恨铁不成钢。中国是制药大国,但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创新能力较低,因此多生产仿制药,产品重复率高。在这种高度同质化竞争下,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是想着如何增强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而是剑走偏锋,热衷于花大钱搞营销,研发能力长期裹足不前甚至倒退,“销售能力”就更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

翻看一下A股医疗企业的财报即可见端倪,一些药企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竟然都超过了50%。医疗相关企业大部分都是高科技企业,一般情况下,研发费用占大头才合理,大把钱用于销售,正常吗?这还是发展相对较好的企业,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竞争力如何,可想而知。

本来,一个良性的医疗市场,应该是谁的产品更好、服务更优、价格更合理,谁才会更有市场。但由于畸形的竞争环境,现实中的医疗行业距离公众的期待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从这一视角分析,这次医疗反腐行动也给医疗企业们敲响了警钟,把眼光放长远些吧,将心思多放在研发创新上,下决心断掉“带金”销售的野路子,靠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取胜才是企业发展的正途。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