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97年

成立97年,执政近70年,从不到60人的新生政党,到8900多万人的世界第一大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大向强?一座山峰的崛起,挺立的是脊梁;一个政党的勃兴,昂扬的是精神。

脱贫攻坚 凉山彝区绽放“索玛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即时 | 2018-06-29 09:42

从西昌出发,驱车一路向东,沿着蜿蜒起伏的公路前行1个多小时,一座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彝家新村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

迈步进村,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通村入户的硬化路,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室一应俱全,光纤网络畅通……谁能想象,这里曾经“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住的泥巴房、吃的是粗粮”。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火普村视察脱贫情况,看望慰问彝区贫困群众。这个大山深处的偏僻彝家村寨,脱贫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住上好房子,脱贫攻坚强基础

火普村172户村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78户,是典型的高山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天深知,“住上好房子”是脱贫攻坚的先决条件。然而,想要打响这“脱贫第一炮”,并非易事。就拿易地搬迁选址来说,既要考虑到科学安全,又要尊重群众意愿,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好心没办成好事”。

办法总比困难多。火普村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和每片土地。综合考虑群众居住安全、致富增收、生活配套等多种因素,最终在山腰处确定了集中安置点。

“说干就干,既要干得快,还要干得好!”马天在开工仪式上说。这边施工热火朝天,村党支部动员全村党员和社员代表,组成志愿服务、监督施工、协调保障三支工作队,充分调动了村民安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16年10月,全村贫困户搬进了新房子。“共产党卡沙沙(彝语,意为辛苦了,谢谢),让我们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子!”因病致贫的曲木烟尔坐在自家新房里,激动得老泪纵横。

房子建好了,村里的基础配套设施还跟不上,首当其冲的就是手机没信号。马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和村支书吉色次哈一道,几次协调争取,终于在村里建起了一座通信网络基站。“现在好啦,再也不用爬上山坡‘找’信号了!”贫困户吉地尔子掏出手机跟在外地打工的儿子通话,幸福欢乐溢于言表。

产业来“造血”,群众增收路更宽

火普村的土地耕种,历来都是同土豆、苦荞联系在一起。发展新产业,村民们不敢想。对他们来说,与其憧憬一个不确定的富裕,不如守住当下可见的温饱。

谋划全村产业发展,村党支部定下了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驱动的产业发展思路。思路有了,对口帮扶昭觉县的绵阳市涪城区,为火普村带来了资金和项目。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很快确定了以“种养”为主的产业发展项目。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推动项目,党员干部忙前忙后,步履不停。

2017年,火普村成立涪火专业养殖合作社,利用帮扶资金购买了西门塔尔基础母牛95头、基础母猪74头,采取“借牛还牛”“借猪还猪”的方式,分到村民家中代为饲养,权责分离、利益共享。

种植业方面,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大棚羊肚菌、高山草莓。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大棚、种子和技术指导,承包给愿意带头发展产业的党员、群众代表,通过“个体参与+模范带头”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受到了依托集体发展的巨大优势,更加积极参与到村产业发展中来。

“我们这里种的羊肚菌品质高,卖得特别好。”正在大棚里学习技术的党员吉列次子告诉记者,按目前市场价格,新鲜羊肚菌每亩产值可达1.8万元以上。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通过发展产业,2017年火普村户均增收1.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00元,今年可实现整村脱贫。村民们不仅靠流转土地获得租金,而且在发展当地特色农牧产业的过程中亲身参与并获得收益。村党支部根据需要,又规划了30亩土地用于秋冬羊肚菌种植,进一步提升产业的规模效应。

精神富起来,党建引领“四好村”

“白天烤太阳,晚上看星星。物质要脱贫,精神更要富起来。”马天坦言,长期的贫穷落后导致村里社会风气差、陈规陋习多,这也成为火普村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拦路虎”。

如何激发村民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成为火普村党支部抓好精神脱贫的关键。

“三会一课”、党建月会、农民夜校……村党支部利用这些平台,组织党员群众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州、县脱贫政策和措施。同时,鼓励引导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参加合作社、带头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带头养成生活好习惯、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移风易俗,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了改变当地高额婚嫁礼金等陈规陋习,火普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修订村规民约等形式,党员干部主动介入,推进厚养薄葬、治理高价彩礼。支部抓党员,党员带群众,在村民心中真正树起了一面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旗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坚强有力的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是火普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力量和关键要素。火普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以补齐基础短板为先、发展特色产业为本、推进移风易俗为要,齐心协力创造美好未来。

投身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脱贫奔小康之路,火普越走越宽,步伐也越来越快。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即时 | 2018-06-29 07:27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话语,既是庄重豪迈的宣示,也是鼓舞人心的鞭策。

成立97年,执政69年,带领亿万人民走过40年改革开放宏伟征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让一个曾经面临“被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让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接近复兴梦想……

中国共产党必然因其使命非凡而壮大,必然因其道路壮阔而伟大,必然因其本领高强而强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7年10月1日,在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前,少年儿童在“国旗下成长”上海青少年升国旗暨爱国宣讲主题活动上表演诗朗诵献礼国庆。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7年8月27日,扮演方志敏的演员在话剧《掩不住的阳光》的演出中。话剧讲述了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方志敏不幸被捕,在狱中继续开展对敌斗争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李琰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6年5月16日,徐川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告厅给同学们上《端正入党动机 争做合格党员》党课。新华社记者 林凯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7年11月1日,村民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镇水上讲习所聆听十九大精神宣讲。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7年6月29日,江西省直机关党员在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7年开始,河北省南和县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试点推行“农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建扶贫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这是该县郝桥镇驻村党员王萌萌(左二)在大林村万客来蔬菜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分装西瓜(2017年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8年以来,福建省建瓯市纪委通过专项巡察和下乡接访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这是建瓯市接访工作人员在小桥镇墟日上接受群众来访(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7年10月13日,浙江省长兴县南太湖计家浜幼儿园小朋友在“同绘百廉图宣扬廉文化”校园活动上把剪纸的“廉”字送给当地政府工作人员。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6月3日,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巽岭村党员群众就3年来村党支部委员的先锋模范、廉洁自律、工作业绩等方面情况展开评议。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7年12月1日,来华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部分外国政党领导人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5月21日,《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书城举行。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推出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

即时 | 2018-06-28 08:54

央视网消息:为庆祝建党97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从6月28日起推出12集大型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以极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极为专业的音频制作向海内外受众奉献精彩的“有声版”《梁家河》。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是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关纪录片和音视频资料的基础上改编录制而成。作品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记录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充分发挥广播音频特色与多媒体传播优势,由央广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苏扬、黎春倾情播讲,作品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制作精益求精,感染力强。作品在忠于原著内容的前提下,音频版对语言表达进行了符合广播传播的可听性再创作。为增加作品感染力,丰富声音元素,音频作品中使用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原声。为适当突出地域特色,节目中还使用了陕北民歌、民间音乐等营造氛围。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共计12集,每集25分钟,从6月28日起在央广中国之声、文艺之声、娱乐广播等频率连续播出。其新媒体版通过央广网、央视网、国际在线、央视新闻、央广新闻、中国广播客户端等陆续播发,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矩阵传播。同时,中央广电总台已经组织五种少数民族语言译制播讲,并翻译成多种外语对外播讲。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音频作品,还将制作成光盘向相关学校机构推广赠送。

习近平: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

即时 | 2018-06-28 08:53

北纬36.8°,

陕北黄土高原上,

有一个小小村落,

名叫梁家河,

“这是大有学问的地方”。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度过7年的青春岁月。习近平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离开梁家河40多年来,习近平先后四次给梁家河村回信表达惦念之情,也曾亲自回去看望陕北的乡亲们。

1972年时的习近平(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推出12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由央广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倾情演绎,后期制作精益求精。用最优美的声音和最专业的制作,呈现精彩的“有声版”《梁家河》。

在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中,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记录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叫做梁家河的小村庄里,习近平经历了他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成为“种地的好把式”

到梁家河两三年后,习近平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别人怎么做,习近平就跟着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向村里人请教,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悉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习近平交公粮的粮站收购凭证

对农村里的各种活计,习近平已经干得很娴熟了。他还学会了自己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带来的针线包派上了用场,尽管针脚不那么齐整,但也有模有样。

那些年,他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第一次迎来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1972年冬,习近平加入了共青团。对他来说,入团之路如同劳动时走的山路一样,蜿蜒曲折。在远离北京的梁家河,那顶看不见却又无时不在的“黑帮子弟”帽子再次被人拿了出来。

习近平不认输,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入团申请书……不停地写着。他坚信自己的父亲是好人,自己也是好人。第八份入团申请书递上去后,终于获得了批准,他成了一名共青团员。

1973年8月,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问习近平:“想不想入党?”习近平说:“很难。”想到入团的经历,他有理由说很难。“你不要求进步,怎么能发展你入党?”梁玉明用了激将法。

于是,梁玉明当了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入党申请书写好后,梁玉明上报公社,同样挨了一顿训。

回到梁家河后,梁玉明说:“不要怕人家不批,你应该要求进步。”习近平又一次拿起了笔,一份一份,直至写到第十份,才获得批准。

习近平等三人的入党批复函

1974年1月10日,公社党委批准了习近平的入党申请,接收他为党员。随后,梁家河大队推选他为党支部书记。习近平终于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第一次当众流泪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1975年7月15日,中共延安地委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大寨先进代表会,习近平等14名北京知青作为先进个人受到通报表扬

1975年,习近平被清华大学录取了,10月7日是他离开梁家河的日子。前一天晚上,他和乡亲们拉话一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得较晚。当他早晨推开门走出窑洞时,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满了人——大人、孩子、老人,全村人都来了。大家手里拿着红枣、小米,默默地站着。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他第一次当众流泪。

梁家河的乡亲们欢送习近平(前排居中)入学留念

多年以后,习近平对梁家河这片土地做了深情的回望——

他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6月28日,就可以在央广中国之声、文艺之声、娱乐广播等频率上收听到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央广网、央视网、国际在线、央视新闻、央广新闻、中国广播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收听哦。

1  2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